4月8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關于開展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項目申報的通知》
山東省新能源產業2022年行動計劃。推進產業體系建設。育成1個千億級產業集群,5-6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初步建成競爭力強、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新能源產業體系。
隨著相關氫能產業政策的陸續出臺,多家能源央企正在氫能行業角力,都力圖構建先發優勢。記者了解到,中國的氫能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鑒于未來的使用前景,多家央企已經對“入場”氫能產業進行了布局,由于市場前景廣闊,對技術和設備的需求量大,設備國產化已經迫在眉睫。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深入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和高效利用。堅持節約優先的能源發展戰略,按照“減煤、穩氣、少油、強電、增綠”原則,推動能源供給體系清潔化、低碳化。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升外調綠電規模,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熱泵等可再生能源,促進綠色氫能示范利用。嚴控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全市新增能源消費量優先由可再生能源保障。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超過14.4%。穩步推進“煤改電”“油改電”“氣改電”,加快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
“國家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的發布,為集團公司氫能利用技術自主創新、構建可再生能源發電與氫能供給的‘電-氫體系’、實現可再生能源規模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機遇。”4月1日下午和2日下午,國家電投董事長、黨組書記錢智民主持召開氫能產業工作專題會議。總部6個部門、2個創新中心及24家所屬單位現場或視頻參會,共同學習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規劃》),探討交流氫能產業創新發展。
最近,氫能產業發展再次走到聚光燈下。
3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該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在業界熱切期待和國內外高度關注下,《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出臺的靴子終于落地,這是我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長、研究員景春梅說。氫能的三大“戰略定位”明確。
4月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近日,催化劑大連公司第四條生產線順利產出第一批合格產品,標志著中國石化首個萬噸級加氫催化劑生產基地建成。
4月5日訊氫能,被稱作“21世紀最具有發展前景的二次能源”,是武漢市六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今年3月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緊接著,武漢市政府發布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市氫能產業鏈年營業收入擬達到500億元,規上企業達到100家,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量達到3000輛,建成加氫站35座以上。
4月7日,工信部發布《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推動用能設施電氣化改造,合理引導燃料“以氣代煤”,適度增加富氫原料比重。鼓勵石化化工企業因地制宜、合理有序開發利用“綠氫”,推進煉化、煤化工與“綠電”、“綠氫”等產業耦合示范。”意見還提出:“攻克核心技術,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突破新型催化、綠色合成、功能-結構一體化高分子材料制造、“綠氫”規模化應用等關鍵技術,適度增加輕質低碳富氫原料進口。”
日前,在北京規劃建設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昌平能源谷和房山中關村氫能產業園之后,北京將開展氫能全場景示范應用,打造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為牽引,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建設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貨運示范專線。
日前,《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對外發布。氫能定位的確認被外界敏銳捕捉到——“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使氫能成為一種更加確定的“必選項”。
4月1日,中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區正式揭牌,標志著中國石化在加快構建雄安新區新能源示范應用場景、續寫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新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集中發布了2021年新批準國家一級標準物質345項、國家二級標準物質1774項,涉及食品安全、農業生產、大眾健康、新能源等多個領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計量技術支撐。
3月31日,全國港口首個氫燃料電池汽車充裝示范運營項目——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加氫站建設項目提前具備加氫條件,標志著山東港口青島港智慧綠色港口建設再上新臺階。
中國氫能新聞,氫能,氫能源,氫能源電池,氫能網,氫能燃料電池,加氫站,制氫,氫能汽車,氫燃料客車,儲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