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研宣布,已成功完成國內首個氫燃料電池整車極限火燒試驗。
近日,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宣布,已成功完成國內首個氫燃料電池整車極限火燒試驗。中國汽研通過氫能部件—系統—整車多層級極限火燒試驗,輔助提升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設計,著力完善氫安全檢測認證,助力開展車用氫能安全測評技術研究和標準體系建設,讓公眾消除疑慮,不再談“氫”色變。
氫車逐步進入日常生活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保有量達5萬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2023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分別約為5600輛和5800輛,同比分別增長55.3%、72.0%。自2021年我國五部委共同啟動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商業示范以來,車輛推廣規模快速提升,應用場景逐漸豐富,示范運行覆蓋了城市、物流、運輸、工程、港口、園區等多元場景。
縱觀全球,現代Nexo、豐田Mirai等車型已成為暢銷的氫燃料電池車型。目前,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以商用車為主,但乘用車的商業化運營也正逐漸起步,氫燃料電池汽車正逐漸進入日常生活。
2022年底,我國首款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東風氫舟”在廣東省佛山市開展示范運營,與此同時,上汽大通首批80輛氫能源網約車作為上海網約車平臺指定商務車型投放上海街頭。
另外,10臺啟辰大V氫境在花都開展36個月的示范運營,涵蓋園區擺渡車、公務用車等多種方式,后續將覆蓋機場、高鐵站等核心區域,并進一步推廣到廣州市區,預計3月后將上線打車平臺,未來還將逐步向私人用戶開放。
不過,在燃料電池汽車蓬勃發展的背后,公眾仍然質疑其安全性。作為“制儲運加用”中的關鍵一環,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性不容忽視。《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提出:氫能產業發展要以安全為先,把安全作為內在要求,建立健全氫能安全監管制度和標準規范,強化對氫能全產業鏈重大安全風險的預防和管控,提升全過程安全管理水平,確保氫能利用安全可控。
高壓儲氫瓶是關注重點
根據燃料電池汽車的設計,需要氫氣和氧氣在燃料電池堆里進行電化學反應。對此,全國氣瓶標委會車用高壓燃料氣瓶分標委委員袁奕雯指出,只有在氫氣和氧氣混合后達到爆炸極限,外界再提供點火能量,才會發生燃燒和爆炸。氫氣如果只是儲存在瓶子里,沒有與其他氣體接觸,就不存在爆炸的可能性。
“氫氣是易燃易爆氣體,這是大家對它的普遍印象,但其實氫氣很安全。”一位從事儲氫材料研究的行業人士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常情況下氫氣儲運很安全,因此需要考慮氫燃料電池汽車在碰撞、燃燒等極端情況下的安全性。
此次中國汽研通過試驗模擬火災工況,從氫燃料電池汽車火災場景下主被動安全措施響應正確性與及時性、燃燒規律及速度、泄漏擴散特性、泄放風險等多個維度綜合評定氫能整車火災安全可靠性。中國汽研指出,如何提升實火下車載氫系統可靠性、防范車輛運行中氫泄漏兩大特性安全問題更是亟需突破的難點。
作為車載高壓供氫系統的核心部件,儲氫瓶對保障燃料電池汽車安全性至關重要。據悉,啟辰大V氫境的儲氫罐碰撞安全防護達到70MPa。在保障儲氫瓶安全性方面,國家標準《車用高壓儲氫氣瓶組合閥門》(GB/T 42536—2023)已在去年發布。而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剛印發的《2024年國家標準立項指南》中,高壓儲氫容器也在名單之列。
上述行業人士更是指出,如果用儲氫材料代替高壓氣瓶進行儲氫,將極大提高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性。
完善認證準則及規范標準
目前,國內外對于氫安全的研究主要以仿真模擬為主,相關試驗較少,基于氫燃料電池汽車各個工況下可能導致的泄漏、點火等測試方法與技術的研究更是甚少。
在此背景下,中國汽研設計規劃并聯合多方專家針對氫燃料電池汽車極限火燒試驗方案進行多次研討。一位了解此次試驗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中國汽研此次試驗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解決氫燃料電池汽車安全性方面的關鍵問題。
車夫咨詢合伙人曹廣平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科學宣傳氫的擴散特點、爆炸極限、點火能量、泄漏檢測以及排除措施等,逐步打消用戶對氫能汽車安全性的顧慮。
曹廣平也提到,氫能汽車在設計上與油車、電車不同,更需要科學規范設計車輛。而從“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環節來看,也需要全面防范。除了氫燃料電池汽車,氫內燃機汽車在發展中也需注重安全。
記者了解到,中國汽研后續將分析整理火燒試驗數據,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設計、整車預警響應及時性、風險防控和應急救援提供可參考的認證準則及規范標準。
早在2022年11月,針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火災事故風險,中國汽研就開展了國內首次實火下車載氫系統火燒試驗安全測評技術研究,探究實火等極限工況下車載氫系統可靠性。試驗完成后,中國汽研助力完善氫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完成相關認證準則一項、團標立項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