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眉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賬號眉山發布發布中共眉山市委關于加快打造成渝地區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決定。文件提出,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千億產業,其中鋰電產業要推動電池材料向新型磷酸鹽材料、高容量三元正極材料、高性能硅碳負極材料、新型鋰鹽、復合集流體等技術方向迭代,鼓勵發展大圓柱電池、方形疊片電池等新型電池結構技術及高端粘結劑、補鋰劑、導電劑等高附加值輔材,配套發展電池模組及配件,加快布局固態電池、凝聚態電池、儲能電池及廢舊電池回收利用,超前布局電池檢驗檢測項目,協同打造全國領先的鋰電材料產業基地、成眉新材料先進制造業集群。2027年,鋰電產業規模達到1400億元以上。
中共眉山市委關于加快打造成渝地區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決定
黨的二十大對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產業發展寄予殷切希望、作出明確要求。眉山作為總書記親臨視察地,更應在貫徹落實上走在前列。為加快打造成渝地區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共眉山市委五屆七次全體會議對此進行了研究,作出如下決定。
一、堅定制造強市首位戰略,加快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實現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在做強先進制造業。當前,眉山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期、轉型發展攻堅期,必須把推進新型工業化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設重大機遇,以制造業的整體提升,牽引產業體系的優化升級,提升眉山在全省產業版圖中的格局和地位。
(一)把握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面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深入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全域協同”發展路徑,發揮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突出育集群、促融合、強創新、增動能,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制造強國、工業興省貢獻更多眉山力量。
(二)把握方向路徑。錨定建設成渝地區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使命任務,深耕細作“1+3”產業賽道,突出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食品產業,推動主導產業集群成鏈。堅持融入協同兩深化,以服務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為戰略牽引,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版圖,強化區域分工協同,推進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產業協作。堅持傳統新興兩手抓,同步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堅持規模質量兩提升,在做大產業總體規模、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時,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發展效益。堅持龍頭配套兩強化,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強化“鏈身”企業支撐作用,完善上下成鏈、左右配套、優勢互補、集群發展的產業生態圈。
(三)明確發展目標。到2027年,制造強市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工業眉山”規模突破5000億元,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5%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占工業比重突破60%,基本建成“產業高端、企業高精、產品高質、技術高新、服務高效”的成渝地區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創新水平顯著提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40%。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數字經濟規模年均增速高于全省水平,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營業收入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0%,工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超過30%。融合發展成效顯現,建成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率達到70%,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占服務業比重超過20%,新型工業化對現代農業和服務業的牽引作用明顯提升。
到2035年,建成成都都市圈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強市,協同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三次產業發展能級全面躍升,現代化產業體系總體形成,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
二、突出工業主引擎作用,推動主導產業集群成鏈發展
(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千億產業
——鋰電產業。推動電池材料向新型磷酸鹽材料、高容量三元正極材料、高性能硅碳負極材料、新型鋰鹽、復合集流體等技術方向迭代,鼓勵發展大圓柱電池、方形疊片電池等新型電池結構技術及高端粘結劑、補鋰劑、導電劑等高附加值輔材,配套發展電池模組及配件,加快布局固態電池、凝聚態電池、儲能電池及廢舊電池回收利用,超前布局電池檢驗檢測項目,協同打造全國領先的鋰電材料產業基地、成眉新材料先進制造業集群。2027年,鋰電產業規模達到1400億元以上。
——晶硅光伏產業。重點發展低損耗、超薄片大尺寸硅片和N型電池、光伏建筑一體化產品,配套發展高性能膠膜、智能支架及逆變器等電力電子器件、智能光伏產品,探索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鈣鈦礦電池,推廣應用“光伏+”、分布式光伏等,協同打造成樂眉光伏產業經濟走廊,建設世界級晶硅光伏產業基地。2027年,晶硅光伏產業規模達到1300億元以上。
——化工新材料產業。夯實天然氣精細化工產業鏈,重點布局特種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碳氮新材料、特種橡膠、高性能纖維等高分子材料及生物質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化學品、電子化學品、高端表面活性劑、催化劑等專用化學品,打造全省一流綠色化工材料基地。2027年,化工新材料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
(五)培育做強重點優勢產業
——電子信息產業。推動面板制造向高分辨率、低功耗、輕薄化等方向發展,加快激光顯示、柔性顯示等領域布局,擴大新型顯示在車載顯示、可穿戴設備、工控等智能終端領域的創新應用,補齊功率半導體、傳感器、車規級芯片等集成電路元器件短板,發展光刻膠、偏光片、高純靶材、高純度化學試劑等關鍵材料,完善大數據和存儲產業布局,協同建設國家級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省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2027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
——裝備制造產業。鞏固基礎零部件等傳統優勢產業,布局智能制造等新賽道,促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產業深度融合,重點突破伺服系統、驅動系統、控制系統、減速器等關鍵技術,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檢測設備、軌道交通裝備、數控機床等高端裝備研發,協同成都建設西南地區汽車產業集群,打造全國“專精特新”裝備制造基地,建設全國重要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2027年,裝備制造產業規模達到400億元以上。
——醫藥食品產業。聚焦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生物制品、大健康產業,培育發展醫藥研發服務、檢驗檢測,建設中國西部血液凈化系列產品生產研發基地和綠色原料藥生產基地。聚焦預制菜、泡菜、調味品、畜產品等產業,打造成都都市圈“中央廚房”供給體系、全省預制菜生產基地、西南調味品聚集區、西南生豬屠宰和肉制品加工基地、全球泡菜生產基地。2027年,醫藥食品產業規模達到400億元以上。
(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儲能產業。鼓勵研制分布式配儲能、微電網儲能系統等新型儲能裝備,探索發展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金屬空氣電池、氫(氨)儲能等新興儲能技術。推動天然氣制氫、水解制氫等關鍵技術創新,加快制氫、儲能等裝備研制與產業化,拓展氫能產業場景應用。
——人工智能產業。探索布局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智能語音、輔助決策等核心領域,拓展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語言處理等應用場景。推動研制智能傳感器、柔性電子產品,支持智慧應用技術研發,創新開展智慧治理、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AI+”應用。
——衛星應用產業。依托“天府星座”項目,精準聚焦發展衛星遙感應用,加快“天府星座”二階段組網。開展重大科技攻關,打造遙感場景創新實驗室,推動衛星遙感在城市治理、農業生產、智慧水利、自然資源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建設衛星應用創新城市。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探索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無人機、納米材料、生物3D打印等前沿領域,有序發展金屬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碳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新材料,搶占發展制高點。
三、著眼提升產業整體效能,促進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融合
(七)推進服務業同制造業融合發展。實施服務業賦能融合計劃,大力培育服務型制造,積極爭創全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支持制造業企業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服務業企業向制造環節拓展。促進物流業和制造業融合創新,主動參與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提速市域(郊)鐵路成眉線、天眉樂高速公路、仁簡快速通道、岷江航電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構建公鐵水空立體交通體系。加快打造眉山國際鐵路港,加強與成都國際鐵路港(青白江)南北協作,常態化開行國際班列,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引育高水平、規模性物流主體,提升物流行業集中度,推動物流企業集群發展。支持直播電商等平臺型企業發展壯大。積極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深入推進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建設。推動成眉區域性金融服務平臺共建共享,推進金融從要素化向產業化轉型。
堅持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以文興業,大力傳承弘揚三蘇文化東坡文化,構架獨具眉山特色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積極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推動三蘇祠創建國家一級博物館和“東坡行旅”中國文物主題游徑建設,持續推動三蘇故里文化旅游片區提檔升級,積極構建“一江兩岸、三蘇故里”文旅格局。加快建設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區,加快建設江口沉銀博物館。抓好工業遺產遺跡保護和利用,提升中國泡菜城、千禾味道館等文旅體驗品質,打造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瞄準建設成都都市圈消費副中心,提升“東坡醉月地”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品質,豐富吃住行游購娛多元消費供給,做強“好吃好耍在眉山”消費品牌支撐。
(八)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貫徹落實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部署,統籌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打造成都都市圈新興數字城市。搶抓“東數西算”機遇,部署算力服務器,加快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產業化發展。大力推進“上云用數賦智”,實施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全覆蓋行動,開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打造示范工廠和優秀場景。加大工業互聯網平臺和重點行業標識解析節點建設力度,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探索推進智慧城市建管營模式創新,完善跨層級、跨系統、跨業務的綜合性應用體系。
(九)推動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堅持以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為引領,加快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整市試點,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強化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積極推廣高端綠色農肥和可降解農用地膜。做好良種選育和良技推廣,強化現代農業裝備應用,加快重點水源工程和骨干水網體系建設,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檔升級現代農業園區,支持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促進泡菜、晚熟柑橘、竹、茶、藤椒、設施葡萄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打響東坡大米、東坡肉等農業品牌,做強“味在眉山”千億產業。深化農產品精深加工,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新改擴建農產品加工生產線,鼓勵引導農民合作社創辦企業,全面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建立健全聯農帶農益農機制,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四、深化創新驅動戰略,打造天府大道協同創新共同體
(十)加大創新資源集聚力度。深化“成都研發+眉山轉化”,深度融入西部(成都)科學城,推進天府大道科創走廊建設,打造天府眉山科創中心。支持“鏈主”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牽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依托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推進四川大學眉山校區建設,加快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建為科技成果進行概念驗證、中間試驗的中試研發平臺和科創聯盟,培育發展中試產業。加快建設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引聚“孵化+創投”“互聯網+”等科技服務機構,充分發揮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雙創平臺作用,助推科創企業加速成長。深化天府科技云服務。加快推進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建設,支持建立細分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核心技術專利池構建,探索開展新能源新材料專利導航,強化知識產權和技術商業秘密全鏈條保護。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協同組建成眉科技創新基金,促進一批優質科創項目和科創企業落地眉山。
(十一)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大力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推進規上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支持企業搭建產業技術研究院、企業研發中心,積極創建國省級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大行業關鍵核心技術及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支持力度,對重點領域科技項目實行“揭榜掛帥”和“賽馬制”,突出下一代電池技術、新型材料、智能裝備等關鍵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拓展創新技術應用場景,支持領軍企業創建國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支持企業申報國省級科學技術獎。到2027年,新培育國省級創新平臺20個以上。
(十二)著力打造產業人才高地。深化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堅持產業鏈與人才鏈“雙鏈融合”,以“眉州英才”計劃為統攬,持續深化頭雁入眉、科創匯眉、英才助眉、新時代工匠培育“四大行動”,深入實施“萬碩千博興眉山”、成眉人才協同“橋頭堡”建設等工程,壯大眉山產業人才隊伍。高標準建設人才綜合服務中心和人才公寓,健全“眉州英才卡”制度,做好重點產業人才綜合保障服務,吸引更多青年才俊來眉創新創業。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健全現代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體系,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食品四個產業學院功能,引導高校與企業在眉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支持開展“訂單式”培訓。
五、抓住轉型發展關鍵,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支撐
(十三)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實施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建立以碳排放“雙控”為導向的產業項目立項機制,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引導循環化低碳化改造,推動企業能效達標提標。探索數字化碳管理。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培育一批國、省綠色工廠和近零碳排放園區、綠色數據中心。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推動農業、建筑業、服務業減碳降耗,開展綠色低碳技術示范應用,促進行業綠色升級。打造全省綠色氫路重要節點城市,落實“電動四川”計劃,加快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新能源汽車普及率。探索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新型電力系統。
(十四)增強開放發展活力。深化開放發展示范市建設,協同打造成渝地區、成都都市圈產業生態,支持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化鏈式精準招商,主動承接產業備份轉移,瞄準領軍企業和龍頭項目,精準招引一批延鏈補鏈的優質項目。搶抓全球產業重構窗口期,瞄準知名跨國企業,不斷拓展外資合作渠道。全力推進鋰電材料外經貿提質增效示范項目,引導重點行業拓展進出口業務,做大外貿規模。推動眉山公用型保稅倉高標準運營,積極申報保稅物流中心,提速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全力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園,提升開放主體和流量。加大金融機構招引與金融牌照爭取力度,吸引更多保險資金入眉。積極參加進博會、廣交會、西博會等全國性展會,辦好泡博會、竹博會等本土展會,推動“眉山造”更好走出去。
(十五)推動園區提檔升級。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智慧化發展方向,著力建設主導產業鮮明、資源利用高效、配套設施完備的現代工業園區。推動全市工業園區一體協同發展,支持眉山高新區創建國家高新區,甘眉工業園區創建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彭山經開區提質倍增,仁壽經開區創建省級高新區,打造四大千億園區。實施園區主導產業培育行動,優先布局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引進一批創新團隊、打造一批產業服務平臺、培育一批行業標桿企業,形成特色優勢產業鏈。支持有條件的園區擴區調位,加強項目用地管控和閑置低效處置,加快道路、電網、供氣供水、污水處理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規劃籌建“一站式”鄰里中心,增強園區綜合承載能力。
(十六)培優育強市場主體。突出市場主體中堅力量作用,構建全鏈條培育體系,形成龍頭牽引帶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協同的發展格局。實施“貢嘎培優”計劃,支持打造“鏈主”領航企業。實施優質企業梯次培育計劃,加快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支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并購重組等方式,積極發展實體經濟。加強企業規范化改制和上市后備資源梯度建設,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掛牌上市。統籌三次產業市場主體培育,提升鏈式協作水平。深入推進質量品牌建設,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進一步提升“眉山造”品牌力和影響力。到2027年,培育1000億元企業1戶,500億元企業1戶、100億元企業12戶。
六、強化資源統籌整合,凝聚產業發展強大合力
(十七)完善激勵扶持政策。聚焦“1+3”主導產業,完善提質倍增發展激勵政策,重點扶持產業鏈引領帶動企業和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支持“智改數轉”、技術迭代、擴能升級。完善財政金融互動政策,健全產業基金體系,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充分釋放信貸增長空間,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產品和服務。完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推動更多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大創業支持力度,用好社保補貼、減稅降費、普惠金融等政策,探索建立創業風險容忍政策,營造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按規定開展優秀企業和企業家評選表揚,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
(十八)深化關鍵領域改革。完善招商引資信息獲取、跟進落地、市縣統籌、分級保障服務、考核評價、低效項目盤活騰退等工作機制,優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項目快建快投。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完善指標標準及動態調整機制,倒逼落后和嚴重過剩產能退出、低效企業轉型。推進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建設,探索制定獨立考核的指標體系。健全環評服務機制,鼓勵將環境資源更多向實力強、技術先進、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企業傾斜。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開展政策清理完善、融資難題破解、拖欠賬款清理、資源要素保障、服務效能提升等行動,做到“有事必到、無事不擾”,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
(十九)健全領導推進機制。加強黨對產業發展的全面領導,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和專題研究制度。健全市縣黨政“一把手”抓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堅持市領導掛帥的鏈長制,組建產業鏈工作專班,以“清單制+責任制”推進目標任務落實。理順工業園區相關機構管理體制,統籌管理三個化工園區,提升園區綜合質效。強化考評激勵,優化目標管理和高質量發展績效管理,完善結果導向的分區分類分級激勵機制。鮮明政治過硬、實干實績、群眾公認選人用人導向,注重在產業發展主戰場培養、檢驗和選拔干部。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強化監督檢查,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大抓產業、大興產業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