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5 日 6 時 55 分,隨著 168 小時試運行試驗圓滿完成,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站 3 號機組正式具備商業運行條件。隨著該機組的投產發電,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達到 27 臺,在運裝機容量超過 3056 萬千瓦。
▲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投產儀式現場
防城港核電項目預計一、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發電量將突破 345 億千瓦時,能夠滿足 587 萬人口的生產生活年度用電需求。每年可減少標準煤消耗超 1040 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2856 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種植 7.8 萬公頃森林。這座獲得中國、英國、歐盟三重認證的核電站,可以抵御波音737飛機的撞擊,其安全性不言而喻。但追溯這座核電站的建設過程,其中又有多少艱辛。
從2015年12月24日開工至今,2500多個日夜,5400余家上下游企業,數萬名工程建設者,40多萬份設計圖紙……這座小小漁村仿如時光機,記錄了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建設歷程的點點滴滴。
此時此刻,從這里騰飛的“華龍一號”正釋放出源源不斷的清潔能量,點亮萬家燈火。在電機轟鳴中,我們更聽見中國騰飛時最波瀾壯闊的聲音。
低頭靠勇氣、抬頭靠實力
自主設計讓核電更安全
自1987年中國引進法國技術,大亞灣核電站開工建設開始,擁有中國人自己的核電技術,就是中廣核人時刻不忘的夢想。
“關鍵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國核電行業起步相對較晚,看到其他核電強國紛紛發展了自己的百萬千瓦級三代核電技術,我們也必須迎頭趕上。”中廣核“華龍一號”總設計師王鑫表示,“懷著低頭靠勇氣、抬頭靠實力的信念,中廣核人埋頭苦干、砥礪奮進,進行了全面的頂層設計,確定了總體技術特征、頂層技術要求和關鍵參數;創新性提出了‘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設計理念,對關鍵工藝和設備進行充分的方案比選、論證和試驗驗證,通過反復設計迭代實現了性能匹配;自主研發了177堆芯設計方案,并對反應堆結構進行了全面革新設計,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堆芯設計方案,各項性能指標全面對標國際同類堆型,經濟性能更優。”
2011年日本福島事故之后,全球核電建設的步伐被打亂,國家對核電的安全發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廣核人沒有放棄三代核電技術的研發,而是在總體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加強了應對極端事故的兜底措施,將“非能動”概念廣泛引入“華龍一號”的設計中,增加應對全場斷電、燃料水池應急冷卻、多樣性水源等方面的改進,全面增強了應對類似福島這樣嚴重核事故的能力。
雙層安全殼的設計也是“華龍一號”的重要設計特征。工程公司設計院團隊于2014年完成這項自主設計,為“華龍一號”核電站穿上了“鐵布衫”“金鐘罩”。這一自主設計使得“華龍一號”機組能夠承受類似于波音737飛機的撞擊,安全穩如泰山。
“華龍一號”的研發過程中,有一百多個系統,幾百上千個專項要做,涉及到很多試驗都從來沒有做過。但中廣核人全力以赴,終使“華龍一號”技術方案于2014年8月通過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聯合組織的專家評審會,被認為是可持續發展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這標志著中國首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核電堆型。
“在整個研發的過程中,我們重點解決的并不是設計問題,而是思想上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轉變,這才是最重要的。”王鑫指出,“截至目前,‘華龍一號’已獲批及申報的國際、國內標準多達150余項,已獲批或申請國內外專利及軟件著作權440余項,樹立了中國標準,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創造。”
大團隊擰成一股繩
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高質量投產
從“兩彈一星”,到建成大亞灣核電站,再到“華龍一號”誕生,我國核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巨大蛻變。而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的開工建設,及至建成投產,是又一次倍受關注的飛躍。
2015年12月24日,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在北部灣畔破土動工。“華龍一號”工程建設的挑戰撲面而來,工程建設者們始終以強烈的使命擔當,扛起建設“國家名片”的千鈞重擔。克服諸多挑戰,在項目大團隊的精誠合作下,3號機組于2018年5月23日實現穹頂吊裝。但所有人都明白,離真正的成功,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一路爬坡過檻,工程建設者深刻領會“今天的工程質量就是明天的核安全”,將“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放過一聲微弱的“劈里啪啦”聲,我們徹底發掘和處理了整流變壓器拉板未接地的“暗病”;緊固后的螺母露出的絲扣接近2個,我們硬是推動廠家將這批游離在合格與不合格邊沿的緊固螺栓全部更換;安全殼打壓試驗時冷凍機出了故障,我們一個晚上運了十噸冰給機器冷卻,保證了安全殼打壓試驗順利結束……圖片“隨后高質量完成的熱試,進一步驗證了‘華龍一號’技術的可靠性,增添了各方對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高質量建成的信心和決心。”工程公司防城港項目部黨委書記、總經理馬立民表示。
2022年11月25日,防城港核電建設現場艷陽高照。在當天召開的首堆裝料暨高質量投產動員大會上,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長利為13支黨員攻堅隊授旗,強調要集全集團優勢資源,確保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高質量投產。
按照集團部署,現場迅速發起規模空前的“大會戰”,項目大團隊頂住壓力、穩扎穩打,相繼實現裝料、沖轉、臨界、并網等一系列重大節點。并創造了熱試后僅三個月即具備裝料迎檢條件、高峰期月處理遺留項2.5萬條,裝料前機組變更及遺留項累計清除率達到99.3%等集團核電項目新記錄。最終于今天實現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高質量投產,實現“零跳機、零跳堆、零小修、零重大設備損壞”的投產目標。這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生動實踐,也是集團上下同心、合力攻堅的重要成果。
深化打造核電工程生態圈
牢牢把握“自主”這顆“中國芯”
重大工程,印證實力,承載希望。
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高質量投產,向世界展現了中廣核乃至我國核電產業的能力,標志著中廣核“華龍一號”實現從技術研發、到工程轉化、到項目投產的全面落地。
30多年前建設大亞灣核電站,是法國人和英國人聯手教我們,連地板磚、水泥和電話線都要進口。“經歷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建設,中廣核有意識地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400多家企業,共同突破400多臺核心裝備國產化,有效促進國內裝備制造業國產化能力的提升。”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寧小平表示,“后續,我們將持續深化打造核電工程生態圈,不斷提升我國核電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
▲2020年歐洲壓水堆核電站用戶認證(EUR)
▲2022年英國核電通用設計審查(GDA)
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作為中廣核“華龍一號”技術的參考電站,其成功投產充分證明了華龍一號的安全性、先進性和成熟性。作為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滿足我國核安全法規標準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安全要求。截至目前,中廣核“華龍一號”是唯一獲得IAEA安全審查、英國GDA(核電通用審查)和歐洲EUR認證(壓水堆核電站用戶)的中國核電技術品牌,技術的先進性、安全性、成熟性獲得了廣泛的國際認可。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從“華龍一號”的研發,到西部首堆項目投產,再到批量化建設全面鋪開,這是“中國夢”照進現實的時代特寫。堅定走自主創新之路,將“自主”這顆“中國芯”牢牢把握在手中的我們,一定能高質量高水平推進“華龍一號”項目建設,讓華龍飛得更高更遠,將核電事業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