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舉行的2023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2年全年,生態環境部審批重大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煤炭保供、重大產業、核與輻射等項目環評共180個,涉及總投資超過1.9萬億元。在此基礎上,將會同發展改革、商務、交通、水利等部門,盡快梳理明確2023年水利、能源保供等重點推進的項目清單,提前介入指導環評編制,強化生態環保措施,開辟綠色通道提高效率,助力重大項目落地。
據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介紹,初步統計,去年全國共審批12.3萬個項目環評文件,涉及投資約23.3萬億元,助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其中,對具備條件的2700多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項目建立臺賬、協調推進,確保如期完成。圍繞“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水利及鐵路等基礎設施、煤炭保供、重大產業布局項目,按行業定期調度、協調推進。
尤其是針對少數重大項目前期環評文件編制緩慢、涉及環境敏感區、工程方案不穩定、公眾有不同意見等堵點難點問題,生態環境部加強對接、研究解決方案,避免了在環評審批和實施中的硬傷。“我們召開重點行業調度會24次、項目對接會190次,周周有調度、行行底數清。55項重大水利工程,建立專班、落實到人、落實到單位。對第一批271個保供煤礦項目,逐個制定環評審批服務單,做到政策傳達到位、責任明確到人,煤炭保供以來,全國共審批煤礦項目環評186個,涉及產能9.5億噸。”劉志全舉例。
在助推項目落地的同時,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促進有關行業綠色轉型發展。比如在水利行業,開展生態調度、劃定保護河段、推進綜合整治,“以新帶老”拆除了小水電、補建環保設施等,推動優先保障生態用水、切實保護水生態、保障水質安全。在煤炭行業,生態環境部與相關部門聯合出臺政策,保護草原濕地、加強生態修復、推進矸石綜合利用、推廣清潔運輸、加強甲烷收集和綜合利用,推動強化綠色低碳礦山建設。
排污許可制改革持續推進,通過制度銜接流程優化,減輕企業負擔。劉志全表示,全國已將344.66萬個固定污染源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其中核發排污許可證35.91萬張,實現動態全覆蓋。“下一步,我們將推進實行排污許可證制。落實中央關于加強排污許可執法監管的意見,強化‘一證式’管理,實現排污單位按證排污、管理部門依證監管。推動與環評、執法、環統、監測等制度銜接,推進排污許可提質增效,全面完成排污許可證質量審核100%、執行報告審核100%工作任務,指導完成排污限期整改清零。”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做好環評服務保障,落實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和綠色通道機制,推進“十四五”重大工程建設,提前介入、全程服務,定期調度、分類指導,推動項目科學落地。其中,重點是加強能源、水利水電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環評保障,繼續做好煤炭保供相關工作,推動保供煤礦全部按時保質完成環評辦理。同時,加強源頭預防,全面落實好“十四五”環評與排污許可工作實施方案。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體系建設,加強重點行業環評管理,出臺一批環評管理政策和導則標準,深入開展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試點。組織環評與排污許可抽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守住綠水青山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