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要求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從國外發達國家的垃圾分類經驗來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即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國民經濟相應的消費模式、環保意識會發生變化,適于推行垃圾分類。國外發達國家進行垃圾分類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如日本、德國和瑞典等,目前已處于比較成熟的階段。但全球垃圾分類并沒有統一的模式,各國都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各有側重。
德國是最早實行循環經濟立法的國家,其實行的是“連坐式”懲罰措施及雙向回收系統。日本的垃圾分類責任明確,有完善的獎懲制度并嚴格實施。丹麥是通過稅法和收費退費推行垃圾分類回收,而瑞典則是生產者責任制的首創國家。
總體是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發展,懲戒與獎勵相結合,核心是培養市民的自覺參與意識,讓人們從“嫌麻煩”向“我愿意”轉變。
德國垃圾分類行業發展
德國通過立法禁止隨意處理垃圾,為參與垃圾分類回收的企業提供保障。德國每一戶或是每一棟住宅樓,都分門別類地設置垃圾分類的垃圾桶。如果不按照分類丟棄垃圾,垃圾回收企業會拒收桶內垃圾,長久不按分類丟棄垃圾,企業有權罰款。另外,通過市政招投標的垃圾分類回收企業可以獲得垃圾處理費。
目前德國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垃圾處理產業體系,從業人員超過25萬,每年的營業額高達5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908億元),約占全國經濟產出的1.5%。
日本垃圾分類行業發展
1、 行業發展經驗
日本垃圾減量化從2000年開始顯現,核心原因是垃圾收費制度的大規模實施。2000年以后,實施垃圾收費的自治體越來越多。截止2017年2月,根據日本東洋大學經濟學系山谷修作教授的調查統計顯示,日本全國1741個自治體中,實施垃圾收費的共有1100個,收費實施率為63.2%。
常見的垃圾收費類型有單純計量收費制、累進計量收費制、定量免費制、補助組合收費制和定額收費制5種。由于單純計量收費制相對簡單,產生者不必擔心垃圾產生量,費用也比其他類型更加便宜。因此,在日本,收費最多的是單純計量收費制,補助組合收費制使用的最少。
2、行業發展階段
日本垃圾分類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世紀八十年代,日本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第二階段為20世紀九十年代,垃圾分類效果逐漸體現出來;第三階段為21世紀初,開始進入垃圾循環利用階段。
3 、垃圾處理方式
在日本,城市街道幾乎不設置垃圾箱,只在一些便利店附近設置少量垃圾箱,目的是讓人把垃圾帶回家從而保障日本街道的整潔。
資源垃圾可以循環再利用:可燃垃圾燃燒后可作為肥料;不可燃垃圾經過壓縮無毒化處理后可作為填海造田的原料,如臺場就有一部分是垃圾堆填而成的;電子垃圾主要采取一定的科技技術進行再利用,如松下環保技術中心對于處理舊電視機、洗衣機、空調和冰箱的再生利用率接近85%。
美國垃圾分類行業發展
美國大約有27000家企事業單位參與固體廢物的管理和經營。其中有55%屬于公共事業單位,其余45%是私營企業。這些企業提供了367800個就業崗位。全美固體廢物產業工業凈產值達到433億美元。
以美國廢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以下簡稱WM)為例,其成立于1968年,經過多年的成長和發展,從數個小型垃圾收集站逐步發展為全球固廢的絕對龍頭。在1990年初,公司開始了“Single Stream”的市場研究。“Single Stream”可以減少垃圾車運輸時間和成本,減少人工勞力,提高居民回收熱情,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高垃圾回收量多達40%。截止2016年, 公司運營的96家回收廠中有43家使用“Single Stream”,占比近45%。
同時WM通過資源回收創造超額利潤:截止2009年,公司的填埋沼氣發電量約占全美國填埋沼氣發電量的60%;通過整合原有家居用品的回收市場,形成了“產品回收集團”;2013年新研發的有機廢物集中回收系統(CORe®),通過對商業食物垃圾的處理,制成泥漿后送至污水處理廠的厭氧消化池,可以提升多達70%的厭氧消化的能量產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