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標準普爾全球普氏分析公司發布《未來能源展望特別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輕型電動汽車銷量達到創紀錄的630萬輛,同比增長102%。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升至2680萬輛。但是,標普認為,電動汽車銷量的高企不會影響電池原材料長期價格下降的總趨勢。
進入3月以來,記者走訪多家4S店和商圈賣場,發現已經有近20家新能源車企的40余款電動車宣布漲價。上游原材料價格猛漲,經過動力電池廠家的傳導,最終還是蔓延到了整車企業。
工信部發布《2022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根據要點內容顯示:“修訂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碰撞后安全要求標準,進一步強化電動汽車安全保障。全面推進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能耗及續駛里程
俄烏沖突已經讓多個大型車企飽受影響,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或是斷供。為避免產能受到影響,德國車企巨頭大眾決定考慮將新能源車產能優先移至中國。
3月15日消息,比亞迪在回答用戶問題時確認,公司的純電動汽車已全面搭載刀片電池,充放電次數可達3000次。
時隔僅5天,特斯拉中國公司3月15日宣布再次漲價,Model 3和Y等車型價格上調1.4萬元至2萬元。比亞迪隨后也宣布自3月16日起上調新能源車價3000元至6000元。至此,2022年以來,已經有20多家新能源車企宣布上調售價,接近40款車型漲價。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涉及充電起火、實際續航里程縮水的投訴頻發,三電系統已成為新能源汽車質量問題“重災區”。
近年來,隨著低碳環保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東南亞國家開始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作為在緬甸最早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公司之一,中緬合資企業凱凱桑達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深耕新能源汽車領域,推出的新能源汽車為緬甸人低碳出行提供新選擇。
3月11日,記者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獲悉,2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分別完成36.8萬輛和33.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倍和1.8倍。
3月5日,武漢經開區通航產業園內,鞭炮聲響徹施工現場。武漢首個大型新能源汽車電池項目——中創新航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項目宣布武漢基地主體結構全面封頂。自項目開工建設以來,園區和建設方緊密配合,項目建設進入“競速”模式,1000多名工人、數十臺塔吊日夜施工,工地始終熱火朝天,25天完成基礎建設,89天主體結構封頂,讓這個百億項目建設跑出了“車谷加速度”。
當前,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識,世界各國紛紛按下“快進鍵”,德國繼宣布減排速度提高三倍后,2月28日再次提出,該國計劃加速風能和太陽能基礎設施的擴張,將100%可再生能源供電目標提前15年至2035年實現。中國“3060”雙碳目標和進程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中,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無疑是其中的主力軍。
松下正尋求在美國購買土地,建設一座大型工廠,為特斯拉生產新型電動汽車的電池。NHK報道稱,松下目前考慮斥資數十億美元,在俄克拉荷馬州或堪薩斯州建造這座工廠。
電動汽車是指使用電能作為動力源,通過電動機驅動行駛的汽車。它屬于新能源汽車,按照動力來源分類,又細分為純電動汽車(BEV)、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