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我國能源發展作出全面系統部署,明確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確保能源安全等重大戰略決策。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要求準確把握電力系統技術特性和發展規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南方電網近年來以數字電網為關鍵載體,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助力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以數字化引領綠色化發展、以綠色化帶動數字化升級,服務數字中國建設以及綠色低碳發展大局,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數字電網建設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與《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愿景目標,強調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更好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加快建設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同時,需提升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推動清潔電力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以實現到2030年,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超過12億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25%左右,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并實現穩中有降。
數字電網技術以數據為紐帶、“電力+算力”為支撐、算法為驅動,促進新能源安全高效并網、海量資源精準調控以及全鏈條能耗降低,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多能協同互補、源網荷儲互動、多網融合互聯”的新形態,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在電源側與電網側,針對新能源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等帶來的挑戰,數字電網通過多維感知和大數據應用,強化電網數字孿生建設,提升新能源發電精準預測和場站科學控制,優化電力系統運行狀態敏捷響應與智能調節,提高對分布式電源的承載力以及新能源消納水平。在用戶側,數字電網結合能源大數據分析,支撐智能用電業務開展,促進供需互動,引導不同類別用戶科學、節約用電用能,從生產方式到生活方式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通過數字電網建設推動能源電力從生產、傳輸到使用的綠色低碳轉型,效果顯著。截至2022年年底,南方五省區可再生能源發電利用率超過99%,基本實現電網全額消納,同時風、光等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與“十四五”開局相比實現翻一番;以“夸父”為代表的數字化仿真系統,為風電場、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和調度機構等提供不同時間維度的預測服務,準確率在符合國家標準基礎上再提高3%至7%;推動終端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南方五省區電能占終端消費比重達32%,較全國平均水平高約5個百分點,基本建成現代供電服務體系,南方區域充電基礎設施已基本實現鄉鎮全覆蓋。
引領“電力+算力”協同發展,
帶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提出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圍繞強化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布局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提升基礎設施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水平,加快推進能源、水利等領域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促進能源生產、運輸、消費等各環節智能化升級,以數字技術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當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信息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數字中國的底座持續完善,新一代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數字電網綜合運用“云、大、物、移、智、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以能源和數據為關鍵要素,以電力和算力深度融合為技術路徑,貫通“源、網、荷、儲”全環節,是具備廣泛連接、全息感知、數智驅動、開放共享等基本特征的電網形態。通過數字電網多環節、多元融合的場景,豐富了數字基礎設施的落地應用,推進“5G+電網”、“北斗+電力”等數字化技術與電力應用深度融合并形成示范,帶動智能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配套投入,助力構建光纖共享、基站共享、多站合一等新模式,驅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與此同時,隨著大規模新能源接入、用電負荷需求側響應等業務快速發展,各類電力終端、用電客戶等海量設備需實時監測或控制,所產生的海量數據帶動“云、管、邊、端”的建設與應用,帶動提升數據供給與運營效率,打造IT(信息技術)、CT(通信技術)、OT(運營技術)深度融合新生態。
近年來,南方電網積極落實國家新基建戰略部署,牽頭打造能源領域首個5G新基建項目,建成“5G+數字電網”示范區,圍繞5G在數字電網領域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應用,完成“發輸變配用”多類業務場景的實證與建設,應用規模全國領先;按“3+1+X”的架構建設布局合理、經濟適用、集約高效、綠色節能的新型數據基礎設施,推進南方能源數據中心建設,主動融入“東數西算”工程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基于一體化“南網云”初步實現全域數據在數據中心實時統一匯聚、全面融合,全面打造云邊融合的數字基礎設施;系統打造“1+3+N”產品體系和“赫茲數智”數據品牌,創新性地以“責權利、量本利”為主線構建了能源行業首個數據資產管理體系,上線雙碳大腦、電力看征信等330個大數據分析應用,數據資產憑證全面推廣,以電力數據為紐帶加強與國家部委、南方五省區開展政企業務協同、社會治理應用,數據要素價值得到有力釋放。
打造數字電網技術裝備產業鏈,
帶動上下游創新發展
隨著“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低碳化、生產消費信息化”加速演進,能源電子既是能源生產、存儲和利用的物質基礎,也是實施制造強國、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技術底座。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文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從供給側入手、在制造端發力、以硬科技為導向、以產業化為目標,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促進“光儲端信”全鏈條融合創新,統籌推進產業集聚發展。2023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主題為“共建新機制、共筑新基礎、共享新成果、共創新生態、共謀新發展”的共鏈行動啟動會,推動中央企業與各類所有制企業聚焦主業、協調聯動、互利合作,積極補鏈、強鏈、固鏈,引領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融通創新,切實提升我國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現代產業集群,共同向價值鏈中高端不斷邁進。
能源電子、電力工業等是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產業,建設并完善數字電網技術裝備產業鏈意義重大、任重道遠。數字電網技術裝備涵蓋云、管、邊、端、芯的環節,包含工控芯片、智能傳感、人工智能等基礎技術和元器件。這些既是數字電網面臨的“卡脖子”關鍵點,也是整個數字產業技術發展面臨的瓶頸。數字電網建設帶動電力工控芯片、智能傳感器、數字化運營平臺、特高壓直流套管等核心裝備,推動構建高效產業鏈供應鏈。同時,電網企業作為能源產業鏈中的“鏈主”,成為賦能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堵點斷點、推動全產業鏈協同轉型的關鍵樞紐和重要力量,凝聚強大合力推進跨組織、上下游協同等創新模式的形成,有效解決在產業鏈上單個企業僅憑自身難以應對的問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南方電網日前發布國內首個電力物聯操作系統“電力鴻蒙OS”,首次實現一套系統兼容跨類型、跨品牌的能源電力設備,以及即插即用、海量數據互聯互通,合作互聯生態伙伴涵蓋國內主流芯片、模組、終端廠商等。作為數字電網的重要物聯平臺,預計到2025年系統覆蓋終端規模超億級,全面帶動電力行業物聯終端領域產業鏈升級。與此同時,南方電網公布了《公司數字電網技術裝備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需求—供給清單》(以下簡稱《需求—供給清單》)、《公司數字電網技術裝備產業鏈專利開放許可清單》(以下簡稱《產業鏈專利開放許可清單》)。其中,《需求—供給清單》包括需求類的“供需匹配、協作配套、創新合作、資源共享、產業賦能”以及供給類的“協作配套、創新合作、產業賦能、產融結合”,兩大類合計共56項,共建新生態、培育新優勢;《產業鏈專利開放許可清單》涉及專利27項,許可期1年,探索面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利益最大化的專利技術分享模式,從而有效帶動產業集群、拉動創新發展。南方電網以數字電網技術裝備現代產業鏈共建為契機,著力推動中央企業產業鏈協作、與中小企業協同融合,加快推進數字電網技術裝備產業鏈現代化,構建并輸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南網解決方案。
未來,南方電網將繼續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推動電力技術與現代信息、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探索電力生產和消費新模式,助力國家建設新型電力系統與新型能源體系,持續以數字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在能源強國、數字中國的建設浪潮中譜寫時代新篇章。同時,加快推進能源電力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貢獻南網力量。
(作者供職于南網數字集團數字化規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