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間,作為中國光伏產業落地的實踐先驅,青海省新能源裝機滲透率(裝機/最大負荷)達236%,為西北五省最高。截至10月底,青海累計實現清潔能源跨省區消納電量142億千瓦時,占青海新能源發電的37%,電力外送覆蓋西北、華中、華東和華北等4個區域20個省份。
青海的光伏電站的技術演進也在十年間迭代,引領著全球產業發展方向。
在地處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的國家電投格爾木690兆瓦光伏電站,華為逆變器產品已高質量運行十余年。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拓荒者,正是他們在這里種下了中國逆變器日后獨步世界舞臺的強者基因。
安全至上的研發初衷
惡劣的自然環境、失效的電子元件、通訊故障等,都會影響逆變器和電站的穩定運行。據測算,逆變器的平均故障率在2%左右,平均壽命在10~15年,只有高質量長壽命的逆變器,才能保證電站25年的高可靠運行。
今天,組串式逆變器已成為行業主流,故障率保持在1%左右。而十年前,逆變器市場是集中式逆變器產品一枝獨秀。
據最早選用組串式逆變器的國家電投集團光伏產業創新中心副總經理龐秀嵐回憶,華為領導團隊在研發前曾經多次到青海溝通,首要目的是解決集中式逆變器直流匯流箱故障頻發、事故造成電量損失高等迫在眉睫的安全問題。
而華為推出的組串式光伏逆變器,使用了無熔絲和無風扇設計。該產品采用熱隔離技術,內部元器件合理布局,并利用煙囪效應散熱技術導熱均勻,利用CFD仿真技術優化設計散熱器柵片的寬度厚度和間距,在不增加逆變器重量的情況下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
龐秀嵐曾親自帶隊去華為上海研發中心,現場拆解實物察看。她們還小心翼翼地在格爾木光伏電站試用安裝了4兆瓦組串式逆變器,并與相鄰的4兆瓦集中式逆變器產品進行了對比。
龐秀嵐評價:“經過實證,組串式逆變器比集中式更安全,可靠性更強。此外,安裝也很方便,一兩個人抱上去即可。因為故障率低,我們就在電站備上幾臺,一旦壞了只需要2小時就可安裝完畢,電量損失很小。另外,它是多路MPPT,從原理上來說,它的發電量要比集中式的高。從此,我們開始大面積地推廣組串式逆變器。”
讓拓荒者的篝火點亮今天的夜空
光伏電站是25年以上的長期投資,只有在整個生命周期內達成設計目標的發電量和運維,才能真正保障業主利益,讓投資者有信心。
黃河水電率先立足能源行業安全、穩定運行,與華為設立了聯合創新中心。雙方聚焦光伏電站中這個核心產品,根據行業的技術趨勢,持續10年圍繞逆變器不斷地迭代、研發,不斷地適應能源行業的發展需求。
龐秀嵐介紹:“當時,我們希望能把單一的逆變器功能,做成一個適用于各種組件跟蹤,能實現檢測、測試、分析、控制、通訊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集成控制設備。其中應用了華為的4G通訊技術、PLC技術、智能手持終端藍牙技術等。我們還共同研發智能監測功能,希望盡量將軟件技術集成在逆變器里,打造出智能光伏電站。”
2014年,時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撰文稱:創新,就是打破原有的行業壁壘,打破原有的技術壁壘,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真正實現按照系統的發展需求,能從整體方案解決及頂層規劃設計上,把各種不同領域的技術集成應用起來,這是未來我們發展的重要戰略發展方向。
經過黃河水電與華為工程師們的不懈努力 ,在西寧召開的首屆智能光伏現場會上,通過4G通信技術與智能控制,華為專家現場演示了智能巡檢、遠程控制,獲得了在場500余名專業人士的熱烈掌聲。一片樹葉,一條電線陰影,一坨鳥糞,不再讓電站運維人員頭疼不已。這些有礙發電量的因素,都可以通過遠程運維技術精準定位,減少對整串組件發電量的影響。
這時的智能光伏電站已經融合了最新的芯片、軟件、無線通信、云計算等技術,從系統角度實現同樣的土地、同樣的陽光、同樣的組件可以發出更多的電能。如果能夠提升發電量5%,就意味著內部投資收益率(IRR)提高2~3個百分點,對堅定投資者信心和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極具有價值。
在這一成功中,石定寰目光更為長遠,他看到了實現全球光伏電站統一監控和運維的可能。他評價道:“中國在數字信息、通信、互聯網技術等領域已經取得國際領先,華為等企業在這方面已經有深厚的積累。融合了綠色與智慧的智能光伏電站代表未來的方向,也是實現智能電網的重要基礎。我們也呼吁華為作為全球ICT領域的領先廠商,在進入光伏領域后,利用跨界優勢,和光伏行業的優秀企業一起開展廣泛合作,加強協同創新,幫助更多的企業推出智慧化的能源解決方案,促進國家光伏行業的更快更好發展,盡快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使用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