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國品牌檔案》播出了一部引人入勝的紀錄片《邁向智造的石油裝備》。該節目深度揭示了中國石油修井行業的現代化蛻變,全景呈現了石油裝備的智能化演進,并詳細呈現了如何通過高新技術推動油田修井作業朝著智能化邁進的過程。
這個科技與創新交融的領域,其背后的故事如同一幅石油行業的畫卷,以三個章節為線索,勾勒出中國石油人的初心、奮斗歷程,以及在智能時代下展望的新愿景。
第一篇章:共赴使命立初心
故事開篇,現代大慶油田的壯麗風景在夕陽余暉中躍然眼前,“磕頭機”不知疲倦地從地底抽取石油,智能化裝備如同當代的工業舞者。這一壯觀畫面背后是大慶油田的恢弘畫卷,高聳的鉆塔,密布的井架,低唱的抽油機,高歌的作業機,每一個角落都承載著石油人不懈奮斗的歷史。
回首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大慶油田的建成投產讓新中國在石油資源上擺脫了貧油落后的困境,然而在機械制造領域,我國仍然完全依賴進口。周恩來總理的三次視察激發了中國擁有自主石油開采設備的決心。中國石油裝備制造開始蹣跚起步。
通化市石油化工機械廠的前身——吉林省重型機器廠在通石沃土上迎難而上,1965年自主研發了中國第一臺石油修井機“全拖式30噸修井機”,成功實現了我國石油修井設備零的突破,從此結束了對進口的依賴。中國石油裝備踏上了自主制造之路,不斷創新改革新產品,伴隨著新油田的發現,走向祖國的每一個角落。
采訪中,通化石油化工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已退休的常務副總經理王保軍深情地訴說著當初那個艱難的歲月,講述著工程技術員到油田到井口與鉆井工人同吃同住、艱苦鉆研的中國石油工業的初期艱苦奮斗史,石油人的心聲在這一刻更為鮮明。
第二篇章:聚智聚力砥匠心
隨著時代的發展,石油行業迎來嶄新的時代,新一代的石油人接過前輩的精神旗幟,如何借助高新技術助推油田修井作業向智能化轉型成為石油人新的時代任務。
油井常規作業全功能智能機器系統,是大慶油田聯合無錫智瀚和通化石油裝備在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三步走的戰略統籌下做的一次創新性嘗試,該系統的應用將顛覆傳統小修作業模式。整套系統配備全新的自動化作業工具,克服了油桿軟性、自由度大的難題,高精度傳感器保證作業過程中對抽油桿狀態實時監測,通過在作業現場的反復試驗不斷改進,最終首次實現了抽油桿的自動起下作業。
智能司鉆技術是該系統的另一核心亮點,應用傳感器技術和控制算法,對修井車進行改造,作業員通過控制軟件就能實現一鍵式無人作業,操作簡單,節拍穩定,安全可靠。
第三篇章:創新發展筑安心
隨后,畫面切換至無錫智瀚智能機器技術有限公司,一家2019年成立的新型石油設備制造商。該公司致力于油井修井智能機器技術的開發設計與生產制造,通過全新的智能技術為石油修井帶來高效安全的全新作業模式。
“中國石油工業從艱難起步到如今的蓬勃發展,每一步都凝聚著前輩們的心血和智慧,作為新一代的石油裝備人我們深感光榮和責任重大。”該公司總經理朱可表示,“面對智能化、數字化時代大潮,智瀚的創新腳步不會停止。今年我們又繼續創新研發了自走式自動化修井作業設備,解決應用中搬運頻繁的問題,相信隨著持續的研發投入,我們可以為行業貢獻更多的創新和智慧。”
實干興邦,產業報國。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經短短60多年,從荒原到深海,從“制造”邁向“智造”,宛如一幅奮斗的畫卷。中國石油工業裝備制造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出諸多世界矚目的奇跡。
“我為祖國獻石油”是中國石油的初心,“石油精神”在每一個石油人的血脈中流淌,不斷在一代代石油人的傳承與創新中發揚光大。
如今,中國石油乘著智能高速發展的東風,已經成為世界石油工業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未來全球石油資源日益緊張,中國石油工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仍將繼續,新的征程任重道遠,但未來可期!(文/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