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已經制定了天然氣“戰略儲備計劃”。新建液化天然氣(LNG)接收設施是德國實現天然氣進口多元化、維護本土能源安全的一大重點。
▲德國 Brunsbüttel LNG接收終端效果圖
近日,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在公開場合表示,為防止天然氣管道再次受損或天然氣供應再度出現中斷,德國政府已經制定了天然氣“戰略儲備計劃”。新建液化天然氣(LNG)接收設施是德國實現天然氣進口多元化、維護本土能源安全的一大重點。然而,德國LNG相關基礎設施在一年內“從無到有”的快速擴張卻引發輿論爭議,高達百億歐元的LNG項目投資很可能在不到十年內出現“產能過剩”,在能源轉型預期下更可能導致當前新建的LNG相關基礎設施最終空置廢棄。
LNG成“保供”首選
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德國政府當前對能源安全十分重視,在去年“北溪”輸氣管道遭到襲擊的情況下,德國政府認為類似的水下能源基礎設施還有再度受到攻擊的可能。從去年底德國天然氣進口情況來看,挪威已經成為德國最大天然氣供應來源國,任何針對挪威和德國天然氣管道的破壞行動都可能威脅到德國能源安全。
對此,消息人士透露,為應對潛在的能源斷供風險,德國政府計劃繼續加碼LNG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將德國LNG每年的進口量在當前基礎上翻一倍以上,從而避免類似“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事件引發的能源斷供。
為達到這一目標,德國政府希望在明年初前完成位于穆克蘭港的至少一座浮式LNG接收站建設,同時計劃在該港口安裝第二艘浮式LNG運輸船舶,并有意開展第三個浮式LNG接收站的建設計劃。據悉,德國政府正與本土能源企業就新增LNG相關基礎設施項目進行談判。
俄烏沖突爆發后,德國一再表示將降低對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依賴,去年底,連通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天然氣管道遭到襲擊而停止輸氣,德國隨后進一步加快了LNG相關設施審批流程、陸續公布了擴建計劃。德國政府指出,該國能源需要LNG來彌補供應缺口。
據了解,除了德國,意大利、希臘、荷蘭等歐洲國家也紛紛宣布新建LNG項目或擴建現有項目的計劃,業界普遍認為,擴大LNG進口量已經成為歐洲國家緩解能源供應危機的一大重要措施。
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跑”
實際上,多年來,德國主要通過管道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國內一直沒有籌建LNG相關基礎設施。去年10月,德國通過了《加速LNG設施建設法案》,并在去年12月德國投運首座LNG接收站。
值得注意的是,首座LNG接收站投運不到3個月時間,今年1月,德國就投運了國內第二座LNG接收站。不僅如此,根據德國政府規劃,到今年冬季來臨前,德國將有三座LNG接收站投入運行,明年將另有6座LNG接收站上線。
在業內人士看來,LNG相關基礎設施“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體現了德國加速替代從俄羅斯進口管道天然氣的決心。根據估算,到2030年前,德國將有足夠的LNG接收產能以全面替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進口,每年LNG進口能力可達到7070萬噸,屆時,德國將成為全球第四大LNG進口國。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天然氣市場展望》報告,2022年1至8月期間,歐洲LNG進口量大漲65%,已改變全球LNG貿易走向,德國主要的天然氣進口來源國也從俄羅斯轉變為美國、阿聯酋等LNG出口國。
擴建太快引發擔憂
德國LNG項目建設潮如火如荼,統計顯示,時至目前德國已經投入至少100億歐元,新建多座再氣化設施和接收設施。然而,對于這一前所未有的LNG基礎設施擴建規模,多位業界人士卻表示擔憂。
歐洲媒體Euractiv報道稱,德國經濟和氣候部的一份內部分析報告顯示,當前計劃的大部分LNG接收站項目可能都“非必要”。該報告指出,假設德國政府能夠如期兌現節能目標和氣候承諾,到2030年,德國每年天然氣需求將從目前的850億立方米降至600億立方米,屆時,計劃建設的LNG接收站利用水平將低于50%,投入的資金都可能面臨浪費。
德國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萊茵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庫斯·克雷近期也表示,最終德國使用的LNG進口產能很可能低于規劃所需。
美國媒體CNBC援引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專家的話稱,歐洲國家為滿足未來的能源需求投入了大量資金,這可能帶來資金財產風險。
除了出現產能過剩隱憂外,快速擴建LNG項目還引發業界對德國實現氣候目標的質疑。彭博社援引批評人士的話稱,德國選擇安裝更多化石燃料相關基礎設施將導致更高的二氧化碳排放。
全球能源監測也曾發布研究報告警告稱,當前,歐洲國家擴建LNG項目的舉措對當下能源危機收效甚微,同時歐洲買家的LNG采購合同通常有15至20年期限,長期的化石燃料使用將不利于達成氣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