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雙碳”目標會否調整?國家發改委這樣回應

2022-09-23 11:18  來源:國家發改委  瀏覽:  

9月22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生態文明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兩年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穩步推進,統籌協調機制和“1+N”政策體系構建實施,相關工作開局良好。

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洲部分國家重啟煤電。請問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否會有調整?下一步將采取哪些舉措確保目標如期實現?” 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答復如下。

過去兩年,國際局勢深刻演變,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復,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特別是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國際能源市場供需失衡加劇,部分歐洲國家重啟煤電,全球減排進程遭遇波折。這也啟示我們,綠色低碳轉型絕非易事,必須立足客觀實際、循序漸進、久久為功,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

實現“雙碳”目標,是中國向全世界作出的莊嚴宣示,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黨中央的決心堅定不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剛才講到,“雙碳”工作開局良好,各方面進展好于預期。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部署要求,切實履行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科學把握節奏,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關部署,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好“碳達峰十大行動”。

二是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構建新型能源供給消納體系,著力夯實能源供應基礎,有效保障能源安全。

三是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著力提升綜合效能。

四是加快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先進適用技術示范推廣。強化“雙碳”領域人才培養,加強專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五是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持續完善財稅、投資、金融、價格等方面政策,推進碳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以下為新聞發布會實錄。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孟瑋

孟瑋: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兩年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穩步推進,統籌協調機制和“1+N”政策體系構建實施,相關工作開局良好。值此兩周年之際,我們召開這場專題新聞發布會,向各位通報“雙碳”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同時全面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為便于社會各界更好了解有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先生,地區振興司副司長王心同先生,農村經濟司副司長張驊女士,請他們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先有請劉德春司長介紹有關情況。

圖片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司長劉德春

劉德春:

感謝主持人。各位記者朋友,今天是9月22日,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兩周年,非常高興在這樣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向各位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特別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行動與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擘畫美麗中國藍圖,形成并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走出了一條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一是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十年來,我們持續大幅增加環保投入,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過1000億元支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有力保障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與2012年相比,2021年全國污水處理能力增長1倍,工業固廢處置量增長約5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和實際處理量分別增長116%和62%,自然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2021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率達到了87.5%,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地表水I—III類斷面比例達到了84.9%,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是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高。 十年來,我們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占全球人工造林的四分之一,著力強化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2021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森林蓄積量達到194.93億立方米,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0.32%,濕地保護率達到52.65%;自然保護地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達到18%。

三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明顯。 十年來,我們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退出過剩鋼鐵產能1.5億噸以上、取締地條鋼1.4億噸;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2021年,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1%,比2012年增加5.7個百分點;“三新”產業增加值相當于GDP的比重達到17.25%;新能源產業全球領先,為全球市場提供超過70%的光伏組件;綠色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面積比例提升至84%。2022年前8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397和386萬輛,保有量達到1099萬輛,約占全球一半左右。

四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十年來,我們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強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持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2021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5.5%,比2012年提升了11個百分點;煤炭消費占比下降至56%,比2012年下降了12.5個百分點;風光發電裝機規模比2012年增長了12倍左右,新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1萬億千瓦時。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已突破11億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居世界第一。

五是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十年來,我們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建立并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管理,引導重點行業企業節能改造,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積極推進水資源節約、污水資源化利用和海水淡化,推動我國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與2012年相比,2021年我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了26.4%,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單位GDP水耗下降了45%,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了約58%。

六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入推進。 十年來,我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起草并報請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有關部署,制定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建立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推進福建、江西、貴州、海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為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供借鑒。

各位記者朋友,過去十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貢獻,也是共建清潔美麗地球的實際行動,國際社會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兩年前的今天,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鄭重宣布,中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標志著我國綠色低碳發展邁進新階段。兩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和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完善各項政策舉措,扎實推進重點任務落實落地,我國能源和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重要進展,“雙碳”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經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雙碳”工作為牽引,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加快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新華社記者:

今天恰逢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兩周年,請問您如何評價兩年來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上取得的成效?

劉德春:

謝謝您的提問。兩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各項任務,“雙碳”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

一是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中央層面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國家發展改革委履行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形成上下聯動、各方協同的工作體系。

二是構建“1+N”政策體系。 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各有關部門制定了分領域分行業實施方案和支撐保障政策,各省(區、市)也都制定了本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已經建立。

三是穩妥有序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實施煤電機組“三改聯動”,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規劃建設4.5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已突破11億千瓦,穩居世界第一。

四是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與2012年相比,2021年我國能耗強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4.4%,水耗強度下降了45%,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了58%。

五是推進建筑、交通等領域低碳轉 型。 積極發展綠色建筑,推進既有建筑綠色低碳改造,2021年全國城鎮新建綠色建筑面積達到20多億平方米。加大力度推廣節能低碳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

六是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我國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連續保持“雙增長”,已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加最多的國家。

七是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機制。 優化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啟動全國碳市場。完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強化“雙碳”專業人才培養。在全社會深入推進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鼓勵綠色消費。

八是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 在多雙邊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深化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扎實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加強統籌協調,科學把握節奏,扎扎實實做好工作,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中宏網記者:

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十年來主要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

圖片

國家發展改革委振興司副司長 王心同

王心同:

謝謝記者的提問。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按照《意見》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切實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初步建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

一是我國重點領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細化實化。 國家逐步擴大補償范圍,提高補償標準,完善補償政策。建立森林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國家級公益林全部納入補償范圍;持續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推進禁牧封育和草畜平衡;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對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予以支持。同時,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推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二是我國區域間生態保護補償的合作網絡織密織牢。 國務院有關部門切實加大對區域間補償機制建設的指導和支持,出臺建立長江、黃河全流域橫向補償機制的實施方案,制定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的指導意見,推動區域間生態保護合作走深走實。地方積極探索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浙江和安徽率先建立跨省流域橫向補償機制,廣東分別和廣西、福建、江西在九洲江流域、汀江—韓江流域、東江流域開展多層次跨省溝通協作,北京、天津分別與河北加快建立潮白河、引灤入津上下游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據統計,到2021年底,全國共建立了13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三是我國市場化生態保護補償取得重大進展。 2016年,國辦印發了《貧困地區水電礦產資源開發資產收益扶貧改革試點方案》。開展試點的水電、礦產資源開發主體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建立與項目所在地政府、農民共享資源開發收益的新機制,走出了資源開發與農民增收有機結合的新路子。2018年,我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有關部門和地方積極探索實踐,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等領域的制度體系逐步健全,綠色金融、綠色標識、綠色建筑等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經過十年的努力,我國生態保護補償的探索和實踐取得豐碩成果,為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加強區域合作共治、促進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貢獻了積極的力量,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扎實推進生態保護補償領域的重點工作,完善頂層設計、強化法治保障,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請問,在推動這一理念的實際落地上,有哪些具體措施?

圖片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副司長 張驊

張驊:

謝謝您的提問。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礎,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的重要舉措。在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中,一體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這項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黨中央系統部署的一項重點改革任務。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圍繞這一理念和要求,開展了大量探索。按照黨中央的部署,我們重點開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系統謀劃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的總體思路。我們會同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等部門編制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及青藏高原、黃河、長江等9個專項規劃,形成了“1+9”規劃體系,明確了生態保護和修復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二是逐步健全支持政策體系。按照統籌治理的思路,我們將生態領域中央投資專項從林、草、沙、濕等單項工程,調整為以區域治理為主的綜合性工程。同時,積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和修復,豐富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等工具箱,探索構建生態治理多元投入機制。三是大力推進重大工程建設。我們大幅增加了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投資力度,啟動實施了庫布齊-毛烏素沙漠綜合防治、黃河三角洲濕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等一批重點項目。同時,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和指南,引導各地按照生態系統演替的內在機理來配置保護和修復、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努力提高生態治理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下一步,我們將與有關部門和地區一道,繼續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持之以恒推動重大工程建設,切實筑牢和優化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爭取創造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需求。

紅星新聞記者: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能源資源約束仍然突出,請問國家發展改革委如何推動節能降耗、提高能效?

劉德春:

謝謝您的提問。節約資源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要求把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抓好節能領域各項重點任務,切實履行節能主管部門職責,推動我國節能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2012年以來,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了26.4%,相當于少用了14億噸標準煤。

二是重點領域節能成效明顯。 深入推進技術節能、管理節能、結構節能。2012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降低36.2%;建成綠色建筑約85億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約17億平方米;全國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和人均綜合能耗分別累計下降18.8%、21.7%。

三是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形成了以節約能源法為統領,以民用建筑節能、公共機構節能等條例為支撐,節能審查、節能監察、能效標識、重點用能單位管理等規章為保障的節能法規體系。實施并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發布相關國家標準378項,建立健全價格、財稅、金融等配套政策。

正如剛才記者朋友所說,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能源資源約束依然突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對做好節能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堅持節約優先,把節能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

一是切實加強高質量發展用能保障。 持續完善能耗雙控政策,優化節能目標評價考核頻次和考核方式,落實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政策,實施重大項目能耗單列,保障國家布局重大項目合理用能需求。

二是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優化項目管理方式,實施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嚴把增量項目關口,深挖存量項目節能潛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是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改造。 支持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對標能效先進水平,推動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用能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加快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持續推動老舊供熱管網等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

四是不斷完善節能法規政策。 推動修訂節約能源法、節能審查辦法等法律法規。加快制修訂一批能耗限額、產品設備能效等強制性國家標準,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節能技術和產品。

總臺央廣記者:

近年來,國家對生態保護補償領域的投入支持力度越來越大。請問目前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總規模大概是多少,主要來源和支出方向有哪些?

王心同

謝謝總臺央廣記者的提問。保障資金投入是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我國通過多種方式籌措生態保護補償資金,加大對生態保護主體、生態保護重點地區的支持力度,激勵各方更好地履行生態保護責任。

一是中央補助資金額度不斷增加,自然生態系統和重點生態區域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強。 我國建立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加大對天然林、公益林的管護,年度安排中央財政資金300多億元。推進實施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年度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60多億元。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制度,年度安排中央財政資金800多億元。積極探索開展濕地、沙化土地、輪作休耕等領域的生態保護補償工作。“十三五”期間,中央層面年度安排各類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的額度近2000億元。

二是地方政府投入力度切實加大,著力破解區域性的生態問題。 地方政府結合本地實際,在中央財政補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森林、草原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的力度。據初步統計,地方政府年度生態保護補償資金規模達近千億元,省級、地市級、縣級多層次共同投入的格局初步建立。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圍繞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區域間合作。福建是第一個從全省層面探索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省份。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要求,下游地區通過提高水費價格等籌集資金,補償上游地區,支持上游開展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等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真吸收借鑒地方的成功經驗。中央財政安排引導和獎勵資金,推動區域間生態保護領域合作共建;地方政府通過簽訂協議等多種方式,積累了很多“成本共擔、合作共治、效益共享”的流域生態保護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

三是社會主體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一些水電、礦產資源開發主體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健全資源開發資產收益分享機制,通過股份分紅、項目扶持、電價優惠等多種方式,與項目所在地的農民、村集體共享收益,盤活了當地自然資源,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構建了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同時,國務院有關部門積極搭建市場化交易平臺,推動社會主體參與水權交易、碳排放權交易和排污權交易,落實綠色金融等支持保障措施,有效推動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地方持續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確保投入力度不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走向新的更高水平。

深圳衛視記者: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洲部分國家重啟煤電。請問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否會有調整?下一步將采取哪些舉措確保目標如期實現?

劉德春: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過去兩年,國際局勢深刻演變,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復,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特別是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國際能源市場供需失衡加劇,部分歐洲國家重啟煤電,全球減排進程遭遇波折。這也啟示我們,綠色低碳轉型絕非易事,必須立足客觀實際、循序漸進、久久為功,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

實現“雙碳”目標,是中國向全世界作出的莊嚴宣示,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黨中央的決心堅定不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剛才講到,“雙碳”工作開局良好,各方面進展好于預期。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部署要求,切實履行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科學把握節奏,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 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關部署,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好“碳達峰十大行動”。

二是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構建新型能源供給消納體系,著力夯實能源供應基礎,有效保障能源安全。

三是推進產業優化升級。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著力提升綜合效能。

四是加快綠色低碳科技創新。 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先進適用技術示范推廣。強化“雙碳”領域人才培養,加強專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五是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 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持續完善財稅、投資、金融、價格等方面政策,推進碳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我們堅信,有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航掌舵,有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有各地區各部門的通力協作,必將匯聚起全黨全國推進“雙碳”工作的強大合力,中國一定能夠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國土綠化行動、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生態工程,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國際上廣泛關注。請問這些工程的實際成效怎樣?如何客觀評價我國當前的自然生態狀況?

張驊

謝謝您的提問。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深入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林區林場改革等重點改革任務,大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取得了積極成效。

我這里可以提供一組數據,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已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森林撫育12.07億畝,促進森林覆蓋率、蓄積量分別提高到24.02%和194.93億立方米,我國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深入落實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完成種草改良6.11億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50.32%;全國水土流失、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別減少27.49萬平方公里、5萬平方公里和4.33萬平方公里,重點地區水土流失程度明顯減輕,沙塵暴天氣年均發生次數顯著減少;新增和修復濕地面積1200多萬畝,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程度有所提升;陸生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比如大熊貓、東北虎豹、亞洲象等旗艦種的種群數量和分布范圍都在明顯增加,其中野生大熊貓數量增至1864只,成功地從“瀕危生物”降為了“易危生物”。

如果大家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就可以切身感受到,很多山上的植被狀況在逐步改善,黃土高原在漸漸變綠,庫布齊沙漠、科爾沁沙地和渾善達克沙地在慢慢縮減,西南地區的石漠化面積和程度都有所減輕,很多河湖濕地的水質和水量都明顯好轉。以北京為例,隨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工程的持續推進,風沙源區的植被覆蓋度大幅提升,與10年前、20年前相比,我們可以切實地感覺到沙塵天氣的發生次數和嚴重程度在總體上都是明顯降低的。

綜合評估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我們對當前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的階段性評價是,“生態惡化趨勢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態系統總體穩定向好,服務功能逐步增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構筑完成”。當然,由于歷史和發展階段的原因,部分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還不足,生態服務功能還不夠,這些都是我們今后要持續努力的方向。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

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事關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請問近年來在推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劉德春:

謝謝您的提問。正如您剛才提到的,環境基礎設施非常重要。環境基礎設施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進民生福祉的基礎保障,也是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要求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委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重點任務,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000多億元支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城市和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超過1500座、污水管網28萬公里,新增垃圾焚燒處理廠超過500座,地級以上城市和東中部地區有條件的縣級城市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建立,群眾身邊的污水垃圾等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一是污水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成效顯著。 出臺多項政策規劃,系統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高質量建設和運維、積極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2021年,全國城市與縣城生活污水處理能力比2012年提升了60%以上、生活污水管網長度增加了105%以上,再生水利用率約25%,比2012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以上。

二是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能力大幅提升。 制定“十三五”“十四五”垃圾設施建設相關規劃,指導地方因地制宜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2021年,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接近100%,比2012年上升24個百分點。同時,積極挖掘生活垃圾“資源”屬性,大力提升焚燒處理能力。目前,我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超過50%,已成為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

三是推進固廢、危廢、醫廢安全有效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大力提升醫療廢物、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推進固廢資源化利用,取得了積極進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國家發展改革委緊急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近50億元支持各地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有力支撐了各地疫情防控。2021年,全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超1.6億噸/年,較2012年增長了4倍;全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約215萬噸/年,處置能力達到醫療廢物產生量的1.54倍。下一步,我們將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優化布局、提升品質,全面提高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質量和運行效率,推進環境基礎設施一體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逐步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封面新聞記者:

近期,國務院發布了2022年立法工作計劃,制定出臺《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是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請問為什么要制定出臺《條例》?目前,立法工作進展情況如何?

王心同:

謝謝封面新聞記者的提問。為貫徹落實新形勢下加強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加快制定出臺《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把生態保護補償各項政策納入法治化軌道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制定出臺條例是鞏固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成果的現實需要。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各地探索了多樣的生態保護補償工作實現形式。在現有政策和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將實踐經驗上升到國務院條例層面表達規范下來并予以提升,是穩定生態保護主體預期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二是制定出臺條例是破解生態補償領域難點堵點,提升法治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生態保護補償涉及領域多、涵蓋范圍廣、綜合性強,現有補償政策仍存在跨領域銜接、跨區域協作不夠緊密的問題。加快制定出臺條例,有利于明確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各級政府、各類社會主體的責任,有利于盡快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補償周期不明確、協調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實現用法治文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三是制定出臺條例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我國生態脆弱區、生態屏障區發展相對落后、低收入群體的比例比較高,是促進共同富裕重點幫扶保障的區域。加快制定出臺條例,進一步健全長效補償機制,加大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有利于提升生態保護主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特別是促進農民農村實現共同富裕。

《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已列入2022年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我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條例盡快出臺。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以財政縱向補償、地區間橫向補償、市場化補償為主體的框架體系,全力推動構建生態受益主體和保護主體的良性互動關系,為實現良好生態環境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貢獻中國智慧。感謝記者朋友們對這一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三沙衛視記者:

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請問我國在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方面現狀如何?下一步如何更好推進相關領域工作?

劉德春:

謝謝您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循環經濟工作,強調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求樹立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的資源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落實循環經濟促進法有關要求,會同有關部門扎實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建設,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努力實現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2021年,我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6.8%,比2012年提高了近16個百分點。其中,2021年,煤矸石的綜合利用率達到了72.1%、粉煤灰達到了71.4%、冶煉渣達到了62.7%、工業副產石膏達到了72.3%、農作物秸稈達到了86%以上。與2012年相比,2021年我國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了58%。

二是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成效突出。 加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力度,規范發展再制造產業,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推動廢棄物“變廢為寶”。與2012年相比,2021年我國重點電器電子產品年處理量增加了7300萬臺,規范處理率提高了44個百分點。2021年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等9類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85億噸,是2012年的2倍以上。再生資源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材料,對國家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逐步增強。

三是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取得積極進展。 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完善全鏈條治理體系,降低塑料垃圾環境泄漏風險。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加快構建與綠色理念相適應的快遞包裝法律、標準和政策體系。整治過度包裝,報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打好關鍵環節、重點商品過度包裝“殲滅戰”。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會同有關方面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工作。 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報請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工作的意見》,推進能源、水、糧食、土地、礦產、原材料一體化節約、全過程管理和全鏈條節約。

二是積極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 推行綠色設計,推動企業清潔生產、園區循環化發展,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推動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置。

三是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 建設交投便利、綠色高效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提升再生資源分揀加工利用水平,引導二手商品交易規范化發展,推動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是深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加強廢舊農資回收利用,強化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清潔供暖和生物質天然氣。

孟瑋:

謝謝3位發布人,時間關系,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國家發改委:加快外商投資綠色低碳升級 引導外資參與碳達峰碳中和戰略

國家發改委:加快外商投資綠色低碳升級 引導外資參與碳達峰碳中和戰略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了《關于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制造業引資力度,著力解決外商投資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全面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推動利用外資高質量發展。
10-25
突破瓶頸、優化布局 推動我國氫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突破瓶頸、優化布局 推動我國氫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隨著雙碳戰略的實施,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然而,受制于技術瓶頸、經濟性等問題,氫能發展仍處于行業熱、產業弱的階段。在近期舉辦的新華能源沙龍活動上,與會專家就如何破解氫能發展瓶頸、優化氫能產業布局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能源安全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首要...
“雙碳”戰略下氫能駛入“快車道” 專家獻策氫能高質量發展

“雙碳”戰略下氫能駛入“快車道” 專家獻策氫能高質量發展

隨著雙碳戰略的實施,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今年以來,國家及多個地方陸續出臺了氫能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然而,受制于技術瓶頸、經濟性等問題,氫能發展仍處于行業熱、產業弱的階段。在近期舉辦的新華能源沙龍活動上,與會專家就如何破解氫能發展瓶頸、優化氫能產業布局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能作為未來國...
二十大專題 | 衣立東代表:為美好生活充電

二十大專題 | 衣立東代表:為美好生活充電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出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壯美藍圖,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在建設能源強國的道路上,將如何充分發揮電網在能源轉型發展中的關鍵樞紐、重要平臺、綠能載體作用呢?
10-22
美國研究顯示:加州山火一年溫室氣體排放,兩倍于過去18年減排成果

美國研究顯示:加州山火一年溫室氣體排放,兩倍于過去18年減排成果

據《紐約郵報》19日報道,本周發表的一項學術研究顯示,202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山火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約是該州通過氣候政策在過去18年里減少的排放量的兩倍。
10-21

推薦閱讀

熱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京ICP備16023390號-2 Copyright © 能源界 服務臺:010-63990880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和县| 吴忠市| 外汇| 汝阳县| 封丘县| 泰和县| 土默特右旗| 鄢陵县| 磐安县| 稻城县| 沂水县| 左贡县| 彩票| 景宁| 屏东市| 山西省| 仪征市| 镇赉县| 新巴尔虎左旗| 金川县| 石城县| 民和| 当阳市| 额尔古纳市| 中牟县| 恭城| 徐汇区| 江津市| 柏乡县| 南康市| 紫金县| 保山市| 房山区| 四平市| 哈尔滨市| 顺昌县| 曲周县| 临夏市| 分宜县| 湾仔区| 美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