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和企業有效節能降耗,“省”下來的用能量可以入市交易、獲取收益;新建“兩高”項目新增用能指標,則需要付出代價、有償購買——7月1日起,河南將通過市場化手段,進一步優化能耗指標管理。
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河南省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該省將從源頭合理控制新增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用能,以增量優化帶動存量調整。到2025年,建立基本完善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體系,建成交易規范有序、監管嚴格高效、要素流通便捷的用能權交易市場,形成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下低成本市場化交易模式。
杜絕“一刀切”,有彈性、更靈活的管理方式受到了多方關注。
細化具體辦法 鼓勵先進企業
優化用能管理是國家明確的方向。國務院辦公廳年初印發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用能權指標有償取得機制,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初衷不是為了買賣掙錢,而是鼓勵先進、敲打落后。在確保完成能耗管理目標的前提下,既能有效摒棄敞開口子供應、粗放使用能源,也可以保障能源需求的合理增長。”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研究員毛濤告訴記者。
對此,河南率先細化了具體辦法?!斗桨浮访鞔_,交易范圍重點是省、市兩級統籌能耗增量指標,鼓勵存量企業節能改造節約的用能量、關停退出騰出的用能量參與。交易品種包括綜合能源消費量(不含煤炭消費量)、煤炭消費實物量。指標類別為省級統籌能耗指標、各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能耗指標、新建“兩高”項目用能權指標,自愿參與交易單位用能權指標等4類。尤其是新建“兩高”項目,必須足額購買所需用能權指標。
“我省是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全國4個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省份之一,‘十三五’期間已開展相關工作。但目前產業結構偏重、能效水平不高等問題仍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對標‘雙碳’戰略以及能耗雙控要求,亟需進一步引導綠色轉型升級。”河南省石化協會節能環保推進委員會秘書長海偉透露,《方案》制定做了廣泛調研,經過了反復推敲,“經摸底核查,交易范圍和對象有了更精準的定位。既符合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的要求,確有需求的項目也能有序發展,避免未來交易主體偏少、交易不活躍,又考慮到企業發展實際,短期內不會過度增加負擔。”
嚴格指標核定 控制地區能耗總量
作為參與者,企業更關注實操層面。“我們連續11年被評為工信部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整體能源消耗水平行業同類技術領先,意味著用能總量相應較少。如果按照歷史能源消費總量進行分配,我們獲得的初始用能配額會不會比其他企業少?這樣一來,反而成了先進‘吃虧’。”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總工程師顧朝暉表達了擔憂。
河南龍宇煤化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侯劉濤也稱,用能權配額就像是硬通貨,一旦不足直接影響項目運轉 。“但凡能用1噸標準煤生產一噸產品,決不會用到1.1噸,大家節能降碳的意識越來越強。除了提高自身水平,也希望主管部門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科學核定企業應有的用能權總量。如果大家都感到稀缺,下一步很難再拿出余量進行交易。”
記者了解到,《方案》同步配套《河南省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配額管理。河南省發改委將根據全省能耗雙控目標及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要求,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能源消費結構、污染防治攻堅、碳達峰等因素,科學合理確定省級用能權指標。再由各地市根據本地能耗雙控、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要求和經濟增長目標,確定可用于交易的用能權指標。其中,新建“兩高”項目依據所屬行業能效標桿值(或先進值)核定用能權指標。
“新建‘兩高’項目在辦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前,要在省用能權交易市場有償取得相應指標。通過市場化機制控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進而起到控制地區能耗總量的作用。”海偉同時表示,指標核定要能真正達到汰劣留良的效果,“例如,化工行業產品種類多,即便同類產品也可能存在工藝流程等差異,需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優化用能管理 建設用能權市場
“我們已完成50多個大型節能減排項目,累計節能量超過11.5萬噸標準煤。”侯劉濤介紹,“下一步,我們將根據現有產業基礎,一邊繼續向下游延伸,謀劃高附加值項目,一邊重點向新能源電池配套、生物可降解塑料等產業轉型升級,以源頭治理模式推進節能降碳、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
除了河南,多地也在加速行動。例如,興業銀行青島分行近日以用能權為質押,為青島東億熱電有限公司融資1000萬元,成為山東省首單用能權質押融資業務。創新用能權押品質押模式,可助力企業盤活用能權配額資產。在浙江,泰順縣永晨管業和瑞安市仁浩紙業兩家企業,完成了全省首單用能權交易,以6.14噸標煤量成交,折合電量約5萬千瓦時。早前發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方案》提出,兩地將共同爭取參與全國用能權交易平臺建設……
“單位能耗高的企業想保證產出,要么改造升級,要么多花錢。選擇后者,用能成本增加,難免影響產品競爭力,由此倒逼企業主動節能降耗。能效水平高的企業出售用能權余量,反過來可用于節能技改投入。”毛濤提醒,相比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單體用能看似不多,但因數量巨大,總體能耗不容小覷 。目前,后者在節能意識、技術管理等方面仍待提升,有更加廣闊的節能空間。“通過政策標準宣貫、培訓、咨詢輔導等,幫助他們切實提升綠色供應鏈管理水平,進而提升整個供應鏈節能降耗水平。對于主動開展節能改造、低碳技術研發等工作的企業,建議給予更強有力的支持,使先進者充分享受政策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