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分階段、有步驟推動
我國的碳市場建設從地方試點起步。自2011年10月以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兩省五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地方試點從2013年6月先后啟動了交易。
李高表示,地方試點工作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重點排放單位履約率保持很高水平,市場覆蓋范圍內碳排放總量和強度保持雙降,促進了企業溫室氣體減排,強化了社會各界低碳發展的意識。
我國將在充分借鑒試點碳市場經驗基礎上,明確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分階段、有步驟地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
趙英民強調,全國碳市場選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發電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大;二是發電行業的管理制度相對健全,數據基礎比較好。“將這個行業首先納入,可以起到減污降碳協同的作用。”趙英民說。
目前,參與全國碳市場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不再參加地方碳市場的交易,避免一個企業既參加地方碳市場又參加全國碳市場的情況。
據李高介紹,全國碳市場在覆蓋范圍、準入門檻、配額分配方面的制度設計和試點市場有一定的差異,“全國碳市場建設以后,工作重點轉向確保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平穩、有效運行,推動地方的碳市場要逐步地向全國碳市場過渡”。
提升數據質量,保證配額分配公正
確保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準確是市場進行交易的基礎,也是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碳排放數據質量工作。據趙英民介紹,為進一步提升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下一步將從四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積極推動盡早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加大對數據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執法保障;二是持續加強能力建設,提升碳市場參與各方業務能力;三是加強監督指導,持續開展對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和企業的監督幫扶,狠抓數據管理;四是加強信息公開和信用體系建設,借助全社會力量對數據管理工作進行監督。
為確保配額分配的公正性,生態環境部還制定了全國統一、公開透明的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法,企業可以根據排放情況自行計算,得出應該獲得的配額數量。
趙英民強調,目前配額采取的是以強度控制為基本思路的行業基準法,實行免費分配。“這個方法基于實際產出量,對標行業先進碳排放水平,與實際產出量掛鉤,既體現了獎勵先進、懲戒落后的原則,也兼顧了當前我國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列為約束性指標要求的制度安排。”
完善配套制度體系,加強專業隊伍建設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制度基礎是強制性的減排履約責任。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具有操作環節多、規范性要求強、專業要求高的特點。2020年年底,生態環境部制定發布了一系列有關碳市場相關制度,初步構建了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
趙英民指出,從去年年底至今,為規范市場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生態環境部陸續發布了一系列制度文件,結合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三個管理規則,針對登記、交易、結算活動各環節明確了監管主體和責任,細化了監管內容,實現了整個碳市場流程各個環節的全覆蓋,形成閉環,實現了精細化監管,從而有效地防止虛假登記和交易,保護各方交易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整個市場秩序和公平。“下一步,將從指導監督、能力建設、聯合監管、立法保障四個方面發力,繼續推動相關工作制度的落實。”
2021年3月,碳排放管理員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據李高介紹,碳市場建設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專業隊伍建設非常重要,加強碳排放領域、碳市場相關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相關人員的能力,是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持續開展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組織編制全國碳市場系列培訓教材、開展能力建設培訓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