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立強看來,相對于蔚來、小鵬為代表的第一波造車新勢力,如今以華為、百度、小米等科技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新一波造車新勢力實力很強,成功的可能性也大,通過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五六年的觀察思考以及自身資源的儲備,他們選擇造車其實是理性的而不是跟風。
汽車行業的“幕后”使者
在阿爾特北京總部辦公樓,記者看到,一輛輛造型新穎的概念車模型被陳列展示。
張立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些車型都是阿爾特設計的,阿爾特的傳統優勢業務就是汽車的整車研發,包括汽車的內外造型、工程結構、性能提升,樣車試制完后的各種試驗驗證及動力總成的研發生產等,覆蓋了汽車研發的全流程,研發產品交付給主機廠后可直接投產。
阿爾特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北京精衛全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汽車整車、汽車總成及零部件研發。2007年,在紅杉資本、金沙江創投等公司投資下,阿爾特公司成立。2020年,阿爾特在深交所上市,成為我國首家上市的獨立汽車設計公司,并開創了獨立汽車設計公司整車研發“交鑰匙”服務和發動機/動力總成研發制造的先河。
“可以說,阿爾特站在了汽車產業鏈的最頂端,主機廠都是我們的下游企業。”張立強介紹,整車研發雖然是在“幕后”,但實際上是汽車行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如同建筑行業的設計院。由于各大汽車廠商綜合實力及研發能力各不相同,阿爾特這樣獨立的汽車研發公司能為主機廠商提供專業的研發設計服務,整車研發公司因而成為汽車產業鏈的一個合理存在。目前,阿爾特的客戶已經基本覆蓋國內主流汽車廠商,既包括傳統主機廠如一汽、上汽、北汽、廣汽等,也包括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公司。
打破傳統認知的是,不僅中小型車企需要整車研發公司提供的服務,事實上,在阿爾特的客戶中,不乏眾多擁有自己的研究院、技術中心等綜合實力強大的大型車企。“很多車企研發人員有著動輒數千人規模,有著強大的研發能力,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就不需要我們。”張立強告訴記者,汽車研發覆蓋多個環節,即使是大型車企也并不是每一個環節的能力都很強,而阿爾特深耕汽車研發多年,有著自己的技術優勢;此外,大型車企有多個產品系列規劃,其人力、資源也難以兼顧每一款車型。
造車新勢力崛起
今年以來,包括蘋果、華為、百度、小米、創維等多個公司宣布造車或傳聞造車。這對于阿爾特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張立強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早期,蔚來、小鵬、愛馳、威馬等造車新勢力都是阿爾特客戶,目前,新一波的造車新勢力公司已與阿爾特進行了多次接觸。“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它們的產品剛剛投入到市場,如果最開始的一兩款產品不理想,可能就是滅頂之災,很難再有機會。傳統車企畢竟在市場上積累了多年,即使有一款車型不好,市場容忍度也會更大。”張立強說。
在張立強看來,與早期蔚來、小鵬、理想等第一波造車新勢力“邊造車邊融資”不同,這一波的造車新勢力背后有較強的資源保障,這些資源不是來自于未來要做的汽車,而是來源于這些公司之前所在行業的積累,而他們造車的動力短期內也不僅僅是源于想在車上賺錢,更多的是為了豐富其自身的生態。除此之外,這一波造車新勢力也能夠從前幾年的造車新勢力身上吸取更多經驗和教訓。
“對于這一波造車企業來說,他們是經過了長時間的觀察和思考,覺得自己該進入了而不是跟風。”張立強說。
在張立強看來,相對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的優勢很明顯,他們敢于嘗試,敢于冒險,敢于挑戰。“新勢力們敢于嘗試新東西,基于互聯網的開放思維,他們可以把一個看起來不切實際的想法,讓所有的軟件、硬件工程師想辦法,最后就實現出來了。而傳統主機廠出于成本考慮可能就不會做。”張立強認為,傳統主機廠幫助汽車消費者解決了出行問題,而造車新勢力進入汽車行業后,滿足了消費者很多精神層面的需求。
張立強并不避諱造車新勢力存在自身的劣勢。汽車行業畢竟還是有其行業屬性,除了新鮮的體驗,在性能方面仍然有很高的技術要求,以及生產制造工藝的一致性、相對成熟的團隊等,這些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都非常具有挑戰性。當然,新勢力們也在通過各種途徑彌補,但如果沒有很好的管理機制和技術培養規劃,最后也很難有理想的結果。
張立強也看到了造車新勢力的進入對傳統車企帶來的沖擊。“造車新勢力沒有造出車的時候,很多傳統廠商在觀望,但是當他們的車造出來后,就不再是觀望而是對標了。現在我們在為一些傳統主機廠客戶服務的時候,就有一些在對標造車新勢力,在產品定義上會有一定的革新。”張立強談道,除此之外,造車新勢力的加入也推動了傳統主機廠商加大研發投入。
“造車新勢力的加入對于傳統主機廠其實是一件好事,就像一條鯰魚加入,所有的魚都要打起精神來,不要墨守成規。現在一些傳統主機廠也在改變,比如車身顏色更加豐富鮮艷,車內開始炫酷起來,人機對話也成了標配。如果沒有競爭,就沒有產品力的提升。”張立強說。
迎合“軟件定義汽車”趨勢
談及當前業界流行的“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張立強認為,經歷幾年時間發展,目前汽車行業在軟件方面已經有一定基礎。軟件定義汽車的終極目標是用軟件控制汽車,未來,汽車或許不僅僅只是出行工具,汽車不再是唯一屬性,而將是一個智能終端。一輛汽車的整體價值中,軟件的價值可能會超過50%。
在“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下,對阿爾特這樣的整車設計公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四年前就已經體會到了‘軟件定義汽車’帶來的好處,我們在五年前就已經布局了控制系統、電子電氣架構、基于軟件服務的SOA架構等,并已經投入市場,提升了客戶在軟件方面的能力,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張立強告訴記者,“軟件定義汽車”的需求不僅提升了阿爾特的規模,也提高了阿爾特在行業內的綜合實力。
作為整車研發設計公司,人才無疑是阿爾特最重要的資產。張立強告訴記者,阿爾特公司目前總員工數1700人左右,技術人員占比達到了85%以上。2020年,公司研發投入8260萬元,同比增長40.16%,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10.06%。公司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混合動力技術、三電技術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除了整車研發,阿爾特也在發力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務。2020年11月份,阿爾特發布《關于公司符合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條件的議案》,擬募集資金7.9億元,將重點推動先進性產業化研發項目、阿爾特成都新能源動力系統及零部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柳州菱特一期工程年產5萬臺V6發動機技改項目。日前,阿爾特已更新了該議案的修訂稿。
張立強告訴記者,公司控股的柳州菱特研發生產的V6發動機,為目前國內少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V6發動機之一。柳州菱特研發的V6發動機為多家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成功完成了搭載試驗,并且已為部分汽車整車生產企業進行批量配套, 2021年將持續增加配套數量。此外,控股子公司四川阿爾特新能源致力于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等新能源動力系統的研發和制造,目前已經為客戶批量供貨并實現多家主機廠定點。
“進軍零部件主要是基于幾個方面考慮,一方面汽車設計是人力密集型業務,當人員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邊際效益是遞減的,所以需要開拓新的業務;另一方面,阿爾特所生產的核心零部件技術含量高,公司有這樣的研發設計能力,生產出來收益率會更高。這也符合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張立強介紹。
“阿爾特要做的是汽車開發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事實上,我們已經走在這條路上,未來會豐富更多內容,提升更多能力。”張立強對記者堅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