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起步早,經過十余年的培育和發展,產業布局核心要素基本齊全,產業生態圈初具雛形。”張夕勇也點出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在產業培育支持政策、氫能保障政策等方面還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購置成本高、客戶接受度低,難以形成規模化效應。
根據他此前的調查,北京市現已建成加氫站4座,投入運營3座,但總體數量仍較少,建設速度緩慢。“北京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在使用環節處于‘車等站’的狀況,加氫的不便利極大抑制了市場需求的釋放。”張夕勇說,由于研發投入大、市場規模小、補貼資金占用高,企業背負巨大壓力。
北京“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推動公交(通勤)、環衛、出租等車輛基本實現純電動或氫燃料電池汽車替代。張夕勇建議,應加大北京市核心零部件和氫能“制、儲、運、加”等產業鏈環節的激勵支持、產品的推廣應用、能源供應及加氫站運營保障、車輛運行監管、在用車檢驗等政策的出臺,完善氫燃料電池汽車政策體系的建設;重點引導出臺配套獎補政策,進一步降低車輛的購置及使用成本,提高企業購買及使用的積極性。他認為,結合北京市車輛的應用場景,可以充分發揮制氫企業的優勢,同時加快高效儲運氫設備的研發及先行先試,進一步降低氫氣及運輸成本。作者: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