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經歷了從信息化到平臺化到智能化到智慧化的過程,目前已進入3.0時代。智慧城市1.0時代以政府的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為主,并沒有實現數據的橫向打通和交換共享。主要通過搭建業務系統,把線下手續轉為線上工作流程,把紙質公文和文檔轉為電子文件,并讓相關人員了解“業務現在什么情況”、“流程進展到哪”等動態業務信息。智慧城市2.0時代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融合應用為代表,驅動政務改革,打通政府中不同部門業務數據,然后集中到一個場景中解決。主要代表有數字政府和電子政務。智慧城市3.0時代,行業間的數字壁壘開始打通,主要以新興技術驅動、前端感知與數據采集以及數據的智慧化整合為特征,為促進城市產業升級、完善基礎功能服務、提升宜居宜業水平創造優良的外部環境。
二、智慧城市為新基建帶來新契機
新冠疫情的爆發,全流程掌握人口流動信息、無死角設置城市安防卡扣、高頻率城際信息互動等信息化時代抗疫部署的特點對城市的智慧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5G已經處于即將鋪開的階段,以高速率、低延時、廣覆蓋、低功耗特征將創造信息交換的新局面;大數據應用將影響城市主政者的決策,以“數據驅動”的業務模式將使城市治理更加科學、精準、高效。隨著新型基礎設施的推廣,智慧城市的功能將日趨健全,同時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為新基建帶來了新契機。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根據賽迪智庫近期發布的《“新基建”發展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新基建直接投資將達10萬億元,帶動投資累積或超17萬億元。
三、多領域數據融合的智慧城市3.0建設仍大有空間
完成智慧城市3.0時代的升級換代,需要源源不斷的新技術提供前進的動力,也需要創新運營模式、產業結構轉型,更需要公民、政府、企業等多方共同參與運營、管理、服務城市。
目前政府部門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實施主體。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部分地區“城市病”問題日益嚴峻,智慧城市中的大數據應用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部門提升發現、處置、解決問題的能力。過去的智慧城市建設的參與主要聚焦于利用政府政務數據,優化和再造政府業務流程,提升審批及決策效率,實施主體及實現功能都較為局限。在智慧城市3.0建設的背景下,城市大數據從政府政務數據的挖掘走向多領域數據的挖掘應用。目前在此方面,各地已經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如深圳僑香路的智慧道路項目,采用了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讓交通運行情況可以全息感知,提高道路交通運行效率和安全性;寧夏的遠程診療網絡平臺通過各類醫學影像的上傳、診斷和收發報告,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與基層患者零距離。上述案例雖然實現了大數據的跨領域應用,但數據的采集與應用仍然是由單一主體獨自完成。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各地紛紛推出“健康碼”應用。該應用整合了政府的居民個人信息數據、鐵路公司的購票數據、運營商的、第三方支付數據,通過多方數據融合挖掘,形成對居民健康風險的判斷,為多領域數據的融合應用提供了典型案例。但從總體情況看,多領域數據的融合仍有較大空間,特別是涉及到城市中工業、商貿、金融、能源等領域的數據應用,仍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
四、能源企業應積極融入智慧城市3.0建設
能源企業屬于公共事業公司,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智慧城市3.0中不可或缺的參與方。其在生產中積累的數據具有大體量、多類型、高可靠性的特點,是智慧城市寶貴的數據資源。當前,能源企業針對能源數據的挖掘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探索,按應用類別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用于提升自身業務,如“電能質量綜合監測評價分析應用”、“營銷可視化區域用戶建模預測分析”等;第二類是挖掘數據增量價值,如利用能耗數據為用戶開展能耗分析、電力大數據征信等;第三類是面向公眾提供服務,如疫情期間推出的“電力復工指數”、“基于用電數據的住房空置研究”等。
目前來看,能源企業的大數據著重于挖掘自身積累數據,與外部數據的整合還處于初級階段。能源企業應抓住契機,積極融入智慧城市生態圈,通過與外部各主體的聯結,提升數據價值挖掘的深度與廣度,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服務社會與人民。能源企業由于涉及國計民生與國家安全,對其自身數據資源的安全性具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可探索采用區塊鏈、可信數據協作等新技術,解決數據融合中的難點痛點;另一方面,應在體制機制建設方面下功夫,積極對接政府部門,推動企業數據產權、數據交易、隱私保護、信息安全標準等相關問題的制訂與細化,為多市場主體廣泛合作奠定基礎。
(執筆人:韓四維、周佳偉、王林鈺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