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豐田、現代、本田等汽車公司相繼推出商業化應用的燃料電池汽車,從而引起氫能浪潮。近兩年來,國內主要車企看好氫能產業發展前景,也紛紛開始布局。
比如上汽集團在9月份發布“氫戰略”,從2020年起未來5年,將推出至少10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旗下捷氫科技達到百億級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以上。
“氫能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得到如此高度重視,燃料電池汽車真正成為全球主要汽車集團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志新說。
“氫能的輻射面很廣,可以從材料到裝備制造,把很多產業鏈進行連接。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將發展氫能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紛紛將氫能納入國家能源戰略規劃。”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吉詩說。
今年7月30日,廣州市發布《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年)》,瞄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產業中心、網絡樞紐和氫能交易中心的戰略定位,將廣州建成我國南部地區氫能樞紐。到2030年,建成加氫站100座以上,實現氫能產業產值預計2000億元以上。
“氫能是我國能源革命重要的探索方向。我國已有12個省市、35個地市發布氫能規劃和指導意見,今年正在征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中,也首次提出將氫能納入能源體系管理,統籌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說。
在政策的帶動和刺激下,國內的氫能產業站上風口。氫云鏈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至7月,我國氫能產業名義總投資金額超過1300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超30%,其中有5起投資規模達百億級別。
目前我國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超過7000輛,建成加氫站70余座。“國內的氫能產業逐步形成了完整產業鏈,掌握了主要生產工藝和技術,也形成了3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一些城市實現氫能源燃料電池汽車小范圍規模化示范應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景春梅說。
氫能具有清潔環保的特點,但氫能產業仍面臨儲運成本高、整個運營成本較貴等瓶頸問題。
“現在不管是用煤制氫還是電解水制氫,成本都較高,需要推動整個產業鏈成本的下降。我們需要技術的突破和產業規模的提升。目前電解水制氫超過60元每公斤,我們的目標是30元至35元每公斤,需要大幅度降低成本。”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衛昶說。
“氫能產業發展需要突破成本關。氫能發展面臨氫氣生產與儲運技術路線龐雜、成本高昂的狀況,同時目前國內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整車造價高于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推廣上尚不具備成本優勢,需要通過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來突破成本桎梏。”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科首席教授唐浩林說。
吳志新認為,氫能產業的商業化路上,面臨技術、產業、政策、標準法規以及成本等多方面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需要經歷“技術研發實現突破,示范應用驗證技術,補齊政策與標準法規短板,持續科普實現社會普遍認同,持續推動擴大規模,基礎設施形成規模,最終實現商業化”的多個階段。(新華社記者呂光一、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