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300攝氏度高溫、20多個小時的燒制,一批帶有湖藍、胭脂、赤金、煙雨等釉變效果的稀土釉陶瓷出爐下線。它們晶瑩通透,散發出柔潤的光澤。
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用稀土代替了傳統添加物氧化鉛、氧化鎘等有害物質,將稀土抗菌技術融入傳統陶瓷產品,細化晶粒、改變晶界分布,使安全無毒的輕稀土元素在陶瓷釉中發揮作用,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抗菌率達99.9%,抗病毒活性率達93%。
“1噸稀土氧化鈰售價約1萬元,將其做成稀土抗菌材料1噸價格達到上百萬元,再把稀土抗菌材料加入陶瓷中,價格又翻了近10倍。”包頭中科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效說,科技讓稀土產品邁向高端化,實現了“點土成金”。
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遍布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的稀土正演繹出“百般變化”,推動產業創新,轉型升級。
包頭長安永磁電機有限公司生產的大力矩電機,力矩可達10萬牛米,轉速可達萬分之一度每秒。目前廣泛應用于高精度天體測量中,并能及時接收、發出信號,保證飛行器安全。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蘇錦智介紹,稀土永磁大力矩電機主要應用在航空航天和高精密領域,可把稀土永磁材料創造出10倍到百倍附加值,目前市場占有率近80%。
包頭稀土研究院研發的磁致伸縮觸動器作為天文望遠鏡關鍵部件,能有效減少大氣環流對成像效果的影響。“這臺僅10厘米高的觸動器,擁有近20項發明專利。”包頭稀土研究院磁致伸縮材料研發項目部組長郝洪波告訴記者。
位于包頭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的拓又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生產出垂直軸風力發電機組,為南極科考站紫金山天文臺制造了風光互補供電設備。
近年來,包頭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要素,著力構建“兩院五園”協同創新的稀土研發新格局,累計建成稀土類企業研發中心30家、稀土類院士工作站5家、重點實驗室4家。全面提升了稀土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駐區80%以上的稀土企業建立了自動控制、在線監控及數據實時傳遞系統,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一致性顯著提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包頭的稀土科研人員注重加強原始創新和科學原理層面的創新,力爭在稀土細分領域引領世界。”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副院長楊劍英說。
與此同時,包頭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產業為支撐,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
今年,包頭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施總投資額達81.13億元的稀土重點項目26個,設立稀土和高新技術產業基金,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最后一公里”。整合科技資源,積極爭取設立中科院包頭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培育企業研發中心等創新載體10家以上、重點實驗室1家、院士工作站2家,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和創新引領型民營企業10家以上。設立科技創新企業數據庫,柔性引進高端創新人才10人以上,科技孵化項目超過200個,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進一步打好稀土“特色牌”。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今年,我們在做好已成熟技術轉移轉化的基礎上,重點追蹤高端稀土結構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的重大科學發現和應用技術成果。”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主任池建義告訴記者,目前該研發中心已經累計追蹤高技術成果40項、孵化落地高科技企業20家,實現科技成果技術合同交易額1.14億元。
如今,稀土高新區依托包頭稀土研究院、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一帶一路”中歐重點實驗室和8家院士工作站、30家企業研發中心及2000多名稀土科研人員匯聚起的強大科研力量,著力提高稀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在航天航空、磁制冷、永磁電機、儲氫電池、節能環保、稀土光源、稀土著色劑等領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產品,使稀土資源“料成材、材成器、器高端”,逐步掌握稀土市場話語權、技術控制權、創新引領權。
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遍布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的稀土正演繹出“百般變化”,推動產業創新,轉型升級。
包頭長安永磁電機有限公司生產的大力矩電機,力矩可達10萬牛米,轉速可達萬分之一度每秒。目前廣泛應用于高精度天體測量中,并能及時接收、發出信號,保證飛行器安全。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蘇錦智介紹,稀土永磁大力矩電機主要應用在航空航天和高精密領域,可把稀土永磁材料創造出10倍到百倍附加值,目前市場占有率近80%。
包頭稀土研究院研發的磁致伸縮觸動器作為天文望遠鏡關鍵部件,能有效減少大氣環流對成像效果的影響。“這臺僅10厘米高的觸動器,擁有近20項發明專利。”包頭稀土研究院磁致伸縮材料研發項目部組長郝洪波告訴記者。
位于包頭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的拓又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生產出垂直軸風力發電機組,為南極科考站紫金山天文臺制造了風光互補供電設備。
近年來,包頭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要素,著力構建“兩院五園”協同創新的稀土研發新格局,累計建成稀土類企業研發中心30家、稀土類院士工作站5家、重點實驗室4家。全面提升了稀土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駐區80%以上的稀土企業建立了自動控制、在線監控及數據實時傳遞系統,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一致性顯著提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包頭的稀土科研人員注重加強原始創新和科學原理層面的創新,力爭在稀土細分領域引領世界。”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副院長楊劍英說。
與此同時,包頭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產業為支撐,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
今年,包頭國家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施總投資額達81.13億元的稀土重點項目26個,設立稀土和高新技術產業基金,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最后一公里”。整合科技資源,積極爭取設立中科院包頭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培育企業研發中心等創新載體10家以上、重點實驗室1家、院士工作站2家,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和創新引領型民營企業10家以上。設立科技創新企業數據庫,柔性引進高端創新人才10人以上,科技孵化項目超過200個,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進一步打好稀土“特色牌”。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今年,我們在做好已成熟技術轉移轉化的基礎上,重點追蹤高端稀土結構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的重大科學發現和應用技術成果。”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主任池建義告訴記者,目前該研發中心已經累計追蹤高技術成果40項、孵化落地高科技企業20家,實現科技成果技術合同交易額1.14億元。
如今,稀土高新區依托包頭稀土研究院、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一帶一路”中歐重點實驗室和8家院士工作站、30家企業研發中心及2000多名稀土科研人員匯聚起的強大科研力量,著力提高稀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在航天航空、磁制冷、永磁電機、儲氫電池、節能環保、稀土光源、稀土著色劑等領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產品,使稀土資源“料成材、材成器、器高端”,逐步掌握稀土市場話語權、技術控制權、創新引領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