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次性化石能源日益減少,發展可再生資源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中國在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非化石能源占比要達到15%;歐洲也以三個20概括了自己的可再生資源發展目標,即:到了20-20-20計劃,即到2020年達到溫室氣體比1990年減排20%;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達到20%;提高能源綜合使用效率20%。
不管是中國還是世界,2020年都是環保規劃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時間節點。就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25.37億千瓦,其中中國以75863萬千瓦成功登頂,并以2.8倍的差距遠遠甩開第二名美國。
在這些數據中,中國的生物質發電裝機達1653.7萬千瓦,以一己之力占據了全球生物質發電裝機總數(1.24億千瓦)的13%,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當然,數據中可看出,在全球的裝機總數中,生物質發電裝機僅僅占據了所有裝機數量的4.9%;而中國的生物質發電裝機數也只占了全國所有可再生裝機中的2%。要知道,生物質發電在國際上,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在可再生能源資源。目前的數據,顯然無法達到人們的預想。
換句話說,目前的生物質發電規模,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就在不久前的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發布的首份《全球可再生能源展望》中提出:“水電、生物能源、太陽能熱能和地熱等可再生能源都具有顯著的擴張潛力,占“能源轉型”情景中減排潛力的四分之一以上。兩項可以發揮特別重要作用的技術是:水電和生物能源。”
也就是說,全球對于生物質能源的利用都持樂觀態度,生物質發電作為能源利用的一員,前景自然也十分廣闊。
2019年世界煤炭發電量下隆3%,并直接促進了電力行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19年一年,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二者同時創造1990年以來最大降幅。這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替代功不可沒。
雖然可再生能源發電會相對減少對于環境造成的影響,但是對于大部分可再生能源發電來說,環境,都是限制他們發展的重要因素。就像陽光無法照耀到所有地方一樣,狂風也不會吹遍每一寸土地。而由于陽光、大風不能被人為控制,因此,這些能源稀少的地方,注定無法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
并且,不管是太陽能發電,還是風力發電,本質上都是利用大自然原本擁有的能源進行發電,而生物質發電則不同,它的燃料主要來源于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也就是各種廢棄物。從能源利用的角度來說,一個是將原本就存在的能源進行轉化,一個是將被遺棄的垃圾變廢為寶,究竟哪個利用程度更高,也是顯而易見。
如今,生物質能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引起關注,早在2008年,可再生能使用量就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9%,其中13%來自生物質能;曾有一份來自國際環境發展協會的報告預測,到2050年,生物質能將占全球能源消費量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