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于2015年正式投產,是全球單套投資規模最大、裝置最大、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化工示范項目。目前該項目進展情況如何?是否達到預期?煤制油產品未來會否面臨同質化嚴重問題?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邵俊杰在接受記者獨家采訪時一一做出了解答。
記者:請問目前寧煤集團的煤制油項目進展如何?是否達到預期?
邵俊杰:目前項目進展非常順利,甚至好于預期。2017年12月,這一項目實現滿負荷運行,圓滿完成“達產”目標。本來原計劃用兩年時間“達產”,現在僅用一年就完成了目標。與此同時,集團在技術方面仍留有發展余地,可以說煤制油項目前景可期。
記者:您認為發展煤制油項目有哪些重要意義?
邵俊杰:基于我國“富煤、少油”的化石能源結構特征, 煤制油項目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方面有著重大意義。有數據顯示,中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早已超過了60%,對于石油進口的依賴度過高,這讓我國能源安全面臨著一定風險。煤制油項目恰恰可對防范此類風險起到較大幫助。從能源生產者的角度來看,就是從產煤變成了制油,而對能源使用者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記者:目前國內的煤化工行業存在哪些問題?
邵俊杰:目前我國化工材料、原料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這就需要我們瞄準國際尖端、填補國內空白,通過新技術研發,向中高端延伸煤化工產業鏈,努力在煤化工技術、裝備、產品方面形成全球競爭力。
記者:您對此有何建議?
邵俊杰:煤化工作為新興產業,還處在技術創新積累階段,諸多技術壁壘待破,尤其像煤制油等重大工程示范項目,投資大、資金密集,財務費用和折舊費用較大。從降低企業增值稅稅率的角度考慮,國家應給予煤化工企業差異化的稅收優惠政策,這樣也有利于降低企業負擔,做好創新和轉型升級工作。
記者:我們注意到,我國在建和擬建的煤制油項目都選擇中科合成油公司技術,產品結構和性質也較為相似,目前大家都在強調延伸產業鏈,會不會出現產品同質化的現象?
邵俊杰:通常來講,任何一種產品規模達到一定數量后,都有市場飽和的可能,同時也會產生同質化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主要還是要看企業對于本公司產品品質以及市場形勢作出怎樣的判斷,準確的市場判斷是關鍵。
記者:2017年末,12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指出支持煤炭與煤化工企業兼并重組等。寧煤集團是否在兼并重組方面有相關規劃?
邵俊杰:我們目前暫時還沒有兼并重組的計劃。在現有框架下,現階段我們不會增加產能,未來還有很大的資源未開發,特別是在內蒙古地區。
記者:關于煤炭去產能過程中產生的人員安置問題,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邵俊杰:寧煤目前已去除無效煤炭產能800萬噸,分流職工1萬人。在人員安置問題上,寧煤主要還是通過內部培訓,將需要安置的員工轉移到煤化工與煤制油的服務板塊,此外我們也會將部分員工轉移至集團所屬煤礦的其它崗位上。
記者:有觀點認為,煤炭去產能導致煤炭市場供應過緊。對此您怎么看?
邵俊杰: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煤炭去產能這一政策并不存在任何問題,這一政策的主旨在于淘汰落后的產能與不安全的產能。所以煤炭市場供應緊張只是階段性的市場表現,我相信煤炭企業有足夠的能力保障煤炭供給平衡。
記者:在您看來,“新時代”的煤炭行業應該是怎樣的?
邵俊杰:我認為“新時代”的煤炭將是一個智能化、清潔化、自動化的行業。原因有兩方面,一是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煤炭行業自身的各項技術也在隨之快速發展。二是人員的變化,如果我們繼續用落后的方式來挖煤,恐怕連工人都招不到。所以煤炭行業未來必須要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提升煤炭企業的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此外,實現自動化與信息化也是對環保與安全問題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