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縣拐河鎮白灣村地處淺山區,人均耕地面積少、生產模式單一、貧困人口增收不穩定,致使貧困人口脫貧措施單一、增收渠道少。為改變現狀,該村脫貧責任組組長同縣煙草公司駐村工作隊、白灣村“兩委”干部通過反復調研、實地考察,多次召開群眾代表會、黨員大會商議,最終確定圍繞“風險型+穩定型”互補,“長效性+短平快”結合的工作思路,以“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建設白灣村光伏扶貧項目。
扶貧之路,困難重重。光伏扶貧項目的推進并非一帆風順。在落實扶貧項目建設用地的時候,部分群眾因擔心輻射、影響風水等因素不愿意項目落戶。駐村工作隊通過上門入戶深入溝通交流、動員黨員建言獻策等方式,梳理出村民不同意項目落地的四個癥結:群眾對扶貧工作隊還不熟悉、不信任;對光伏項目不理解,有很多顧慮;部分群眾思想觀念落后,擔心影響風水等;項目落地的自然村集體經濟收入不明顯。
駐村工作隊擬定并實施了“以民生工程為突破口,實地參觀、切身交流,借力鄉賢能人廣泛宣傳”的舉措,多次到貧困戶家進行走訪,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給他們宣傳講解脫貧攻堅政策,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鼓勵他們增長見識。最終得到村民理解和同意,落實了白灣村光伏扶貧項目建設用地。經過近兩個月的忙碌施工,裝機容量300千瓦,占地8.5畝的村級扶貧電站終于建成,讓全村27戶50個貧困人口享受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的分紅,村集體收入每年增加幾萬元。
“光伏電站不但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能讓貧困戶受益,讓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是‘造血式’扶貧。”拐河鎮人大代表蔣曉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