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侯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氣侯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在由中國新聞社舉行的“低碳能源轉型 賦能經濟發展”國是論壇上給出了他的判斷。
能源結構轉型壓力山大
2018年12月以來,《巴黎協定》已經進入全面落實實施階段,要實現《巴黎協定》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的目標,全球必須盡快扭轉溫室氣體排放的趨勢,轉為快速下降。
但何建坤認為,目前按照各國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在《巴黎協定》下提出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來講,到2030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還處在上升的情況下,離實現2攝氏度減排每年還有100多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缺口,所以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必須加速低碳轉型的力度。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此前在韓國發布的《全球1.5℃溫升特別報告》強化并推進了全球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導向及長期低碳排放戰略和路徑選擇。
特別報告強化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如果未來全球能夠實現控制溫升不超過1.5攝氏度的目標,和2攝氏度目標相比,能夠大大減緩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但要實現1.5攝氏度的目標要比2攝氏度目標,付出的成本和代價要達到3到4倍。
何建坤認為,要想降低碳排放的成本和代價,必須發展先進的革命性技術。當前,在能夠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如何協調《巴黎協定》降低碳排放目標,實現低碳的路徑,同時實現2030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權衡,成為當前國際社會的焦點。
中國的能源轉型之路
在全球低碳轉型中,中國將作為何種角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何建坤表示,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正在積極推動能源革命,制定有力度的自主貢獻減排目標,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實際上,中國要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也必須要走上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實施經濟、能源、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協同治理。
當前,中國正在強化能源革命和經濟低碳轉型,經濟的發展正由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的增長。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認為,全球能源轉型應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步是解決區域環境污染,由高碳變為低碳,這一步基本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走完了;第二步全球能源轉型,是由低碳轉向無碳,現在這個過程在進行中,雖然各國雄心勃勃,但從全球看面臨的問題形勢是非常嚴峻的。
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由高碳到低碳的轉型。就中國而言,現在能源接近60%仍然是煤炭,中國既要由高碳到低碳,又要由低碳到無碳,這兩步要同時走,這是中國的實際。
何建坤表示,經濟新常態以來,中國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形勢已經得到了有效抑制。
數據顯示,在2005年到2013年,能源消費大體上年增長率在6%左右,2013年到2018年已經下降到2.2%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的年增長率2005到2013年之前,大概是5.4%,2013年到2018年平均增長率不到1%。
何建坤認為,當前,中國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力度,促進GDP的能源強度持續穩定下降。隨著經濟高質量的發展,高耗能的產業,比如鋼鐵、水泥等產品需求逐漸趨于飽和,并且開始下降,有利于降低單位GDP產出能源的消費。
除了供給端,在另一端還要推進能源體系低碳化變革,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何建坤說,現在風電、水電的成本大幅下降,越來越可以和煤電相競爭,這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未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還會以8%到10%的速度快速增長,而總的能源需求的增長速度也就是2%到3%,這樣能源結構就可以實現加速調整,何建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