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北汽沒要、虧損的Smart 能否在李書福手中妙手回春

2019-05-06 11:27  來源:中國經濟網  瀏覽:  

在最終成為吉利新的大家庭成員之前,Smart有過一段痛苦的旅程,這家自誕生起就沒賺過錢的所謂豪華品牌,一直是戴姆勒的燙手山芋和“甩鍋”的對象,戴姆勒既有過把Smart品牌停掉的想法,也有過被北汽拒絕過的經歷。為此,在為Smart落戶吉利鼓掌的同時,請不要忘記Smart的坎特命運。在吉利把Smart做起來之前,還是少些鼓與呼。

在一個半月前的3月28日,吉利成為smart品牌的新歸屬。戴姆勒股份與吉利控股高調宣布,雙方將各出資50%成立合資公司,并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合資公司的愿景是致力于將smart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根據雙方的約定:未來,Smart品牌車型將在中國生產,同時產品也將擴展到緊湊級別車型細分市場。只是不知道,原本“小的不像話”的Smart還能緊湊到什么程度。

迄今25年歷史的Smart品牌,在四分之一個世紀里的實際市場表現,始終與原本的“精靈”的定義事與愿違。成立于1994年的Smart,前身是由戴姆勒與瑞士鐘表制造商SWATCH公司合資成立,合作開發微型汽車的MCC公司。SWATCH中途的突然退出,使得戴姆勒于2000年開始獨立運營MCC,并將微型汽車品牌命名為“smart”。這一品牌1997年在法蘭克福國際車展首次亮相,并為世人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汽車品類。雖然自1998年10月便開啟了在家門口歐洲九國的市場征戰,但是其在1999年首個完整自然年卻沒有收獲理想的銷量,全年僅8萬輛的銷量,平均到歐洲九國,每個國家的銷量不足萬輛。汽勢Auto-First通過梳理Smart大數據發現,2004年是Smart銷量的巔峰之年,當年Smart銷量達到15萬輛,這也是Smart迄今為止創造的最好記錄。當戴姆勒旗下的奔馳品牌摸高將近200萬輛之巨時,Smart的光環卻愈加黯淡,15萬輛的記錄在時過境遷之后的15年間再也沒有被打破,這對于每年都瞬息萬變的汽車市場來說實在細思極恐。彼時,同為豪華小車陣營的MINI卻銷量達到了30多萬輛。

金融機構所披露的信息,也佐證了Smart的發展有多么不盡如人意。據美勒茨銀行分析師約爾根?皮蓬(Juergen Pieper)估算,自1998年首款車型發布至今,smart品牌已經累積損失了約40億歐元,年損失約2億歐元。smart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手中一塊名副其實的“燙手山芋”。

去年上任的smart品牌新負責人凱倫?阿特(Karen Adt),在履新之初便表示:“smart的未來在中國。”既然決心已定,那么在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的合伙人,便顯得格外重要。結合戴姆勒全球CEO蔡澈博士提出的,截止2020年smart品牌在歐洲及北美將完全轉型為電動車品牌,其他市場也將實現轉型。在選擇合資對象時,電氣化亦成為了戴姆勒的考慮條件之一。電氣化,或者是Smart品牌的最后一搏。

基于以上原因,3月28日前的北汽相比吉利而言,更具接手smart的可能。甚至于在去年6月,戴姆勒和北汽簽署了深化合作的框架協議,完成了對北汽新能源3.93%股份的收購,成為北汽新能源股東之一。同時,北京奔馳還與北汽集團共同出資119億元,打造全球最先進生產工藝標準的奔馳高端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而結果卻是吉利與戴姆勒簽署了合資協議。蔡澈曾強調:“任何與吉利的合作將建立在之前的合作伙伴,北汽集團認可的前提下。”因此,汽勢Auto-First認為,北汽無意接手smart品牌。多個信源的消息證實,在吉利接手Smart之前,戴姆勒的確征求過北汽的意見,只不過被北汽拒絕了。

早在2018年12月就爆出過消息,戴姆勒集團提出過希望將北京奔馳的占股由49%提升至65%,但遭到了北汽的反對。而3月26日晚間,北汽集團港股上市公司北京汽車發布了公告。據汽勢Auto-First的了解,北汽股份與戴姆勒及戴姆勒大中華簽訂合資經營合同修訂協議,三方分?e按在北京奔馳目前注冊資本所占比例合計增資8.928億美元(約合60億元人民幣)。增資完成后,三方持有的北京奔馳股比不變。戴姆勒與吉利成立出行公司、合資smart,均是為了增大與北汽的股比爭奪中的砝碼。

問題亦不能從單方面分析,吉利最終接過smart這塊“燙手山芋”,是吉利與戴姆勒兩廂情愿的結果。此前李書福豪擲90億美元,收購了戴姆勒9.69%的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卻表示不會通過這一形式獲得監事會的席位,不影響戴姆勒的戰略。Smart或許不是李書福最想要的,與戴姆勒集團進行更深度的合作,才是李書福想要的結果。

在與戴姆勒形成合作前,吉利也通過“買買買”的方式建立起了與多家汽車品牌間的聯系。首先是2010年蛇吞象般從福特手中收購沃爾沃,2017年又買下美國飛行汽車公司,隨后又在2018年重金收購了寶騰汽車和和旗下跑車品牌路特斯。代表未來出行的飛行汽車業務,以及通過在武漢投產部分車型的方式復蘇路特斯品牌,能為吉利帶來多少收益暫且不談。吉利僅在收購沃爾沃這一戰略上,便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吉利與沃爾沃在推出技術合作新成果的同時,也使銷量和營業額達到了新的高度。汽勢Auto-First了解到的消息顯示,吉利旗下的沃爾沃連續5年創全球銷量紀錄,更是在2018年首次突破年銷60萬輛大關,達到64.22萬輛,同比增長12.4%。年銷量相比于收購前的2010年,翻了近一倍。中國市場銷量超過13萬輛,同比增長14.1%,相比收購之初增長了4倍多。

面對新加入的smart品牌,吉利又能否復刻沃爾沃成功?基于品牌定位,smart無論是產品矩陣還是消費人群,與沃爾沃相比都相去甚遠。吉利只能對癥下藥,為smart的未來畫一條全新的路線。

毋庸置疑,電動化是smart的既定突破口。吉利集團亦在此前公布的2018年財報中表示,2019年將引進更多具競爭力的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產品,以大幅增加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之銷量占比。這其中,便有著對于smart的規劃。雖然以全球的新能源轉型橋頭堡為基點,更利于加速smart的電動化進程,但前路也非順風順水。在此之前,寶馬已經與長城汽車達成了合作,生產的產品正是與smart有相同市場定位的MINI品牌車型。但是,Smart雖然和MINI同屬豪華小車,不過兩者的命運完全迥異,Smart是為生存而戰,MINI是為擴大規模。一個有趣也特別直觀的對比,Smart 的累計銷量不及MINI三年的銷量。

另一方面,smart旗下產品尺寸緊湊的特點,純電動化后較短的續航里程或許難以成為用戶的主流新能源車選擇,但進軍移動出行卻不失為一種新出路。將smart與吉利在移動出行領域運營的曹操專車相結合,或將提升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據曹操專車官方統計,該系統注冊用戶量已超2000萬,日均活躍用戶110萬。依托龐大的用戶基礎,以出行業務的形式進行產品力擴散,對smart旗下產品的銷量也將起到正向促進作用。

今年年底前,戴姆勒與吉利成立的合資公司將正式掛牌。根據規劃:2022年,帶有吉利烙印的純電動版smart,將登上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全球新能源舞臺。李書福能否再現沃爾沃般的放虎歸山和妙手回春,誰知道呢! 在戴姆勒手中被玩的“稀碎”的Smart,能否變吉利的“好牌”?除了時間,別無選擇。多啰嗦一句,Smart所謂的豪華性,在于背靠戴姆勒、背靠奔馳。離開戴姆勒,Smart可能什么都不是。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兩會熱點 | 換電聲聲不絕、氫能熱度不減,新能源汽車產業痛點仍待解決

兩會熱點 | 換電聲聲不絕、氫能熱度不減,新能源汽車產業痛點仍待解決

自去年9月開始,我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時間表,到目前,全國20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已經提出2021年將研究、制定碳達峰方案,各企業也應聲而動。而聚焦汽車產業層面,新能源汽車、氫能、新能源消納、充換電基礎設施等成為近年來的發展重心。
特斯拉一家獨大的美國市場銷售額在大幅下滑!

特斯拉一家獨大的美國市場銷售額在大幅下滑!

相比中國市場近幾年各大廠商新品頻出、百花齊放的局面,美國市場似乎一直是特斯拉一家獨大,2020年銷量占據了美國電動車市場的八成份額。不過,隨著其他廠商的奮起追趕,這一情況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日前,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一份研報中透露,特斯拉的銷量份額已經從去年的81%下滑至69%。
江淮汽車與蔚來成立新合資公司:暫定命名“江來”

江淮汽車與蔚來成立新合資公司:暫定命名“江來”

今日,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已與蔚來控股有限公司在今日簽署合資意向書。意向書中寫道:鑒于雙方希望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進一步深化先進制造與服務管理、供應鏈等方面的合作,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經友好協商,雙方擬在中國合肥市合資設立“江來先進制造技術(安徽)有限公司。”
兩會前瞻 | 盤點兩會代表的儲能 +新能源汽車提案

兩會前瞻 | 盤點兩會代表的儲能 +新能源汽車提案

碳中和、碳達峰確定目標下,在此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鋰電池發展迅猛。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圍繞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儲能相關的提案也備受關注。
美國新法案提案將為EV、電池等產品制造商提供80億美元

美國新法案提案將為EV、電池等產品制造商提供80億美元

據外媒報道,美拜登政府和國會中的民主黨人宣稱,他們在團結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將確保經濟仍能提供高薪工作。該政府提出的一項新法案將直接把這種想法付諸實踐。當地時間周一,密歇根州民主黨參議員Debbie Stabenow和西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Joe Manchin提出了《美國能源制造就業法案(American Jobs in Energy Manufacturing Act)》,該法案將為生產減少碳排放產品和技術的公司提供至多30%的稅收抵免。

推薦閱讀

熱文

Copyright © 能源界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芝县| 济宁市| 南雄市| 集安市| 清远市| 阜新市| 哈巴河县| 西安市| 闽清县| 霸州市| 沈丘县| 贺州市| 精河县| 山东| 新民市| 康平县| 泗水县| 遂溪县| 湄潭县| 横峰县| 克东县| 名山县| 梅河口市| 三穗县| 秭归县| 晴隆县| 高碑店市| 岳阳县| 龙里县| 景德镇市| 和龙市| 丽江市| 孟村| 诸暨市| 宁都县| 柘城县| 牡丹江市| 连山| 井冈山市| 鄂托克旗| 岚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