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用“晴雨表”來描述電力運行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電力作為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在終端能源消費占比提高,也是終端消費清潔化的體現。隨著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大幅增長,2018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5%,產業經濟間用電情況繼續分化,電氣化水平加快提高。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經濟增長態勢支撐電力需求快速增長。新一輪電力制改革,包括一般工商業電價的降低,也激發了全社會包括居民用電的熱情。而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大攻堅戰良好開局,高質量發展效應將逐步顯現,產業結構調整對全社會電力消費的影響將日漸深化,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比重將持續提高。在調整產業結構上,國家電網積極尋求轉型升級的方法,積極穩妥化解產業產能過剩,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居民取暖“煤改電”的大力推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持續提高城鄉居民電氣化水平,促進了居民用電高速增長;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等三大攻堅戰的良好開局,高質量發展效應將逐步顯現,產業結構調整對全社會電力消費的影響將日漸深化,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比重將持續提高。諸此如類,不一而足。
由此,產業結構的用電量波動折射出結構調整的積極變化,直接地反映了新舊動能轉換和用電結構變化的趨勢。我們只有面對當前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的運行形勢,自覺認清當前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增長態勢,緊緊抓住能源轉型持續推進的機遇,才能努力支撐電力需求快速增長,才能不斷優化與升級電力消費結構,進而為經濟結構調整注入電力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