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上千名地面建設者50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辛鏖戰,中國石化東勝氣田開發建設取得關鍵階段的重大進展。截至10月25日,東勝氣田重點工程項目——集中處理站一期年產10億立方米凈化處理項目正式投運100余天,累計外輸達標天然氣3億立方米,氣田邁入規模開發。這是中國石化打響“藍天保衛戰”、大力發展天然氣戰略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東勝氣田是繼國內致密低滲氣藏大牛地氣田率先實現效益開發15年后,在鄂爾多斯盆地開發建設的又一低滲邊際氣田,標志著我國已掌握低滲、特低滲氣田開發和運行技術,使我國低滲、特低滲氣藏效益開發技術邁進世界先進行列。目前,集中處理站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6月投產,屆時將達到年20億立方米凈化能力。
東勝氣田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境內,橫跨杭錦旗、鄂托克旗、東勝區等旗、區,礦權面積8940平方千米,已提交探明儲量796億立方米,氣田具有低滲氣藏特性,儲層含氣飽和度較低,氣水關系復雜,壓裂容易溝通水層出現水淹;同時目的層上部地層多套酥松層位,鉆井極易發生井漏,施工風險高,效益開發難度大。相比大牛地氣田儲層更復雜、隱蔽性更強。
2015年,中國石化加大對東勝氣田投資力度,承擔氣田勘探開發的華北油氣分公司,先后在氣田東、西部甩開部署探井、開發井300余口,不斷取得新突破,尤其是在1000余平方千米區域內的錦58井區多套層位打出高產氣井,至2017上半年,累計新建產能達到8億立方米,日產天然氣超過200萬立方米以上,氣田規模開發初見成效。
但,由于東勝氣田氣質含水較高,所產出的天然氣以“濕氣”直接外銷,一方面影響氣田集輸系統運行效率,另一方面制約天然氣用戶正常生產。為解決這一矛盾,2016年10月份,中國石化果斷決策,啟動東勝氣田集中處理站建設,該站具備天然氣脫油脫水凈化、進站增壓外輸、中控智能化管控等集成功能,屬國內較先進的綜合凈化處理項目。
東勝氣田各項工程建設以及天然氣開發,均是按照綠色環保、智能化氣田建設為標準,采取的“井下節流、中低壓進站、增壓外輸、不注醇防凍堵”采氣工藝技術,在不使用防凍抑制劑情況下,確保氣井在零下20多攝氏度嚴寒天氣不凍堵。
各集氣站、采氣井口安裝有“閥門自動關斷、設備遠程啟停”系統,通過集中處理站中控室智能化管控系統,傳輸指令給集氣站和井口完成各項操作,員工在現場要做的事,在中控室全部可以做到。各采氣井口還安裝有風光互補供電裝置,滿足自動化系統用電。
目前,東勝氣田日產天然氣已經達到324萬立方米,累計新建產能超過10億立方米,保持較快的上產勢頭,計劃今年生產天然氣11.2億立方米,2019年計劃產氣15億立方米。
東勝氣田集中處理站一期投運后,在及時滿足凈化氣需要的同時,還能增加釋放日產能30萬立方米以上,日前,集中處理站二期工程正在實施,為進一步擴大天然氣產能釋放空間打下基礎。
據悉,東勝氣田在滿足當地工業及民用氣需求之外,還可通過連接境內輸氣管網,遠銷山西、河北、寧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