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南方雪災波及樂洞。葉民記得,當時電網的電線桿被大雪壓倒,陳洞村的電力供應一度中斷。后來,各家各戶都買了電線,搭在枧坑電站的輸電線上。“那寒冷的三個月我們能熬過去,還是靠這個老電站。”
枧坑電站的引水渠,還成為周邊農田灌溉的水源地。引水渠預先為每塊流經的耕地留了口子,農民們需要灌溉時,就用塑料管把口子接上。葉民介紹,如果沒有這條渠,農民就需要從河里抽水灌溉。枧坑電站下游100米的田心水電站職工馬衛明說,如果農民有灌溉需要,“打個電話過來,電站都是無條件放水”。
——《小水電拐點到了》(來源:《南方周末》,作者:楊凱奇)
1960年3月13日,毛澤東來到金華。翌日,在中共金華地委書記李學智的陪同下,毛澤東視察了金華雙龍水電站。當李學智告訴他,發動機、水輪機是上海制造的時,他很高興,并親切地問值班的工人:“配電盤是你們制造的嗎?”工人回答:“是的,儀表也是我們自己改制的。”毛澤東聽后大聲說:“很好!”
毛澤東對自辦這種小水電也表示滿意。他說:“用水發電,不浪費,好!”
開發小水電,既是不浪費水,也是充分利用水。
——《小水電的光輝歲月》(來源:能答圈,作者:能答君)
小水電是重要的民生水利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我國已建成的小水電在解決無電缺電地區人口用電,促進江河治理、生態改善、經濟發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據水利部統計,通過開發小水電站,全國初步治理了數千條中小河流,形成水庫庫容2800多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上億畝。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實施以來,全國解決了400萬農民的生活燃料,每年可減少薪柴消耗670萬立方米,保護森林1400萬畝。“十二五”期間,農村小水電累計發電量超過1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3.2億噸標準煤。
——《小水電開發可與生態保護雙贏》(來源:《經濟日報》,作者:喬金亮)
能源回報率是指一個發電站在運行期內發出的電力與它在建設期、運行期為維持其建設、運行消耗的所有電力的比值。國際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從能源回報率看,水電為170—280,而風電為18—34,太陽能為3—6,傳統火電為2.5—5.1。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小水電減排PM2.5的效益是風力、太陽能發電的1.5倍以上。
在我國,通過小水電代燃料工程,400萬山區農民實現“以電代柴”。“十二五”期間,農村小水電累計發電量超過1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3.2億噸,減排二氧化碳8億噸。
——《小水電不是生態禍害——來自福建浙江小水電開發的調查》(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趙永平)
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小水電裝機容量近1億千瓦, 年發電量3000多億千瓦時。“十二五”期間,農村小水電累計發電量超過1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3.2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8億噸。減少了大量大氣污染排放,節約了大量的煤炭資源,避免了大量薪柴林木的亂砍濫伐。因此,我國已建小水電不僅在解決無電缺電地區人口用電和促進江河治理、生態改善、環境保護、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為我國邊遠農村的交通、就業、旅游和脫貧致富作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小水電就是綠水青山,是習總書記描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真實寫照和忠實踐行者,發展小水電與保護生態環境是完全一致的。
——《正確看待小水電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來源:人民網,作者:葉行地)
去年我國農村水電完成投資200億元,新增發電設備容量135.3萬千瓦,年發電量2477.2億千瓦時。按照最新供電標準煤耗計算,相當于節約了76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9億噸,減排二氧化硫100多萬噸。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農村水電站4.74萬座,總裝機容量達7927萬千瓦,相當于3個三峽電站,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占到全國水電的近1/4,除改善生態外,還起到了幫扶貧困的作用。
截至2017年末,全國有農村水電的縣1558個,主要集中在西南、中部和南部,其中許多是貧困縣。去年,全國農村水電網供電鄉鎮達4348個,供電區縣城居民平均到戶電價0.517元/千瓦時。農村水電扶貧工程利用貧困山區豐富的水能資源建立國家扶持、市場運作、貧困戶持續受益的扶貧模式,使64個貧困村4.1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
——《改造小水電站,改善河流生態》(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趙永平)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在肯定小水電的歷史貢獻的同時,也應看到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要直面這些問題,去解決這些問題,將生態改變的影響降至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