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印發了批準依托中海油研究總院建設天然氣水合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
通知指出,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主要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行業發展需求,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目標,開展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及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研究制定國際標準、國家和行業標準、聚集培養有優秀人才,引領和帶動行業技術進步。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情況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具有燃燒值高、污染小、儲量大等特點,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
可燃冰開采是一項世界性難題,這是由其成礦原理和物理、化學性質決定的。天然氣水合物是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形成的。一旦失壓,或者溫度升高,就會變成氣體,體積急劇增大160多倍。
在海底,天然氣水合物賦存于泥質粉砂中。一旦鉆孔密封不好,大量海水灌入,可能造成更大范圍內的失穩,大量的溫室氣體逸出,甚至引發海底滑坡和更大的災害。
在凍土、泥砂中,天然氣水合物因為混合了砂礫,開采過程中一旦出砂將很難處理。天然氣水合物一旦開采出來,如果管道密封保護不好,甲烷氣體就會逸出。可燃冰開采的核心難點在于有序、可控,不發生地質等次生災害。
今年5月10日,在中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工程首次試氣點火,已于7月9日試采結束并關井,持續試采60天,累計產氣超過30萬立方米,取得了持續產氣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這次試開采成功是國內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占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采。
6月2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協調領導小組副組長李金發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內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巨大。初步預測國內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約800億噸油當量。
9月22日,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執行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中,又在南海海域約1100米的深海海底,探測到兩個站點存在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這也是科學家在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現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