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左右,預計到2030年,煤炭消費量仍將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55%左右。可見煤炭在我國能源供給中的地位在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改變,但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卻日益突出。對于煤炭行業而言,未來如何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進行行業投融資,促進行業發展成為重要議題。
在日前舉行的首屆中國煤炭綠色生態發展論壇上,來自經濟學界、金融行業、煤炭行業的專家和學者就如何在窗口期實現煤炭產業轉型、實現煤炭綠色生態發展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指導。其中,綠色金融成為本屆論壇關注的焦點之一。
綠色金融指的是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等領域提供的金融服務。目前,我國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已成為困擾全國經濟運行的重要問題,綠色金融體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控制煤炭行業產能過剩以及推動“僵尸企業”有序退出等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曾發布《關于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該意見的核心是“支持優質企業、穩住困難企業、退出‘僵尸企業’”。對于技術設備先進、產品有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對于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的落后企業,堅決壓縮退出相關貸款,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產清算等方式,積極穩妥推動“僵尸企業”退出。
面對全球氣候問題,綠色金融也可以助推煤炭行業向清潔綠色化發展。要知道,煤炭完全可以清潔化利用,關鍵看如何利用。以煤炭消費量占比最大的電煤為例,煤炭利用中除塵效率已高達99.7%,最好可達到99.9%。另外,經過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排放已低于天然氣利用排放標準。由此可見技術已經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如何推廣與應用。比如原煤清潔化、工業鍋爐及窯爐改造升級都需要資金的支持,融資的資本導向能夠引導煤炭產業向綠色清潔化發展。
同時,綠色金融可以幫助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在中國,綠色金融并不排斥煤炭。”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提出,煤炭產業轉型過程中可借助綠色金融的力量。據了解,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余熱暖民等余熱余壓利用、燃煤鍋爐節能環保提升改造、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高效清潔化利用,都明確列在國內綠色債券發行指引中,得到綠色金融政策支持。
目前,市場上多數投資機構聞煤色變,認為與煤炭掛鉤的產業均是“夕陽產業”,不敢輕易涉足。但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社會的認知和資金的支持。如何打破社會對煤炭“污染”的僵化思維,如何賦予煤炭更多綠色理念,是行業必須探索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