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消費水平逐步提高,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連年增加,從2006年的1.5億噸上升到2016年的2.0億噸;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逐年提高,由2006年的53.05%上升到2016年的96.62%。
我國絕大部分生活垃圾通過填埋法處理,焚燒處理技術的開發應用滯后于填埋技術和堆肥技術。近年來,隨著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量的迅速增長,采用堆肥或填埋方法已不能滿足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需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技術得到了較大發展。2004~2016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處理占比由85.2%降低到60.3%,下降24.9個百分點;垃圾焚燒處理占比由6.5%上升到37.5%,提高31個百分點;堆肥及其他方式垃圾處理占比由8.3%下降到2.2%,降低6.1個百分點。
2016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20362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6.62%;各類生活垃圾處理廠940座,其中衛生填埋場657座,焚燒廠249座,其他處理設施34座;各類生活垃圾設施處理能力62.14萬噸/日,其中衛生填埋處理能力35.01萬噸/日,焚燒處理能力25.59萬噸/日,其他處理設施處理能力1.54萬噸/日;無害化垃圾處理量19674萬噸,其中衛生填埋處理量11866萬噸,焚燒處理量7378萬噸,其他方式處理量429萬噸。
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現狀
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裝機規模、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底,全國28個省(區、市)投產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39個,同比增加66個;并網裝機容量725萬千瓦,約占生物質發電總裝機的49%,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年上網電量37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52億千瓦時;年垃圾處理量約10118萬噸。
從區域裝機看,總裝機容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分別為浙江133萬千瓦、江蘇91萬千瓦、山東80萬千瓦、廣東73萬千瓦、安徽40萬千瓦、福建39萬千瓦、四川36萬千瓦、上海26萬千瓦、河北24萬千瓦和湖北24萬千瓦,總裝機容量占全國垃圾焚燒發電裝機的78%。
從投資主體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主要參與者:一是國企團隊,包括光大國際、中國環境保護集團、北京控股、啟迪桑德、深圳能源、綠色動力環保、上海環境等,市場占有率約53%;二是民企團隊包括錦江環境、重慶三峰、盛運環保、浙江旺能、粵豐環保、中國天楹、圣元環保、偉明環保、盈峰環境等,市場占有率約45%;三是外企團隊,主要包括威立雅中國等,市場占有率約2%。
從行業集中度看,2017年底裝機容量排名前10名的垃圾焚燒發電投資企業合計裝機規模267.8萬千瓦,占全國的36.9%。行業競爭格局較為集中,但和美國CVA(美國垃圾焚燒龍頭企業)67%的市場占有率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發展環境
經濟環境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的穩步推進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將對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發展產生長期的利好。
一是生活垃圾清運量的增加將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創造廣闊的市場空間。按照我國各省人口數量、城市化進程及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預計到2025年,我國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清運量4.4億噸,垃圾焚燒發電占垃圾清運總量比例將超過60%,日均焚燒處理能力約72萬噸;到2035年,我國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清運量約5.5億噸,垃圾焚燒發電占垃圾清運總量比例將達到75%,日均焚燒處理能力約112萬噸,為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創造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是生活垃圾熱值的逐步提高將有效提升垃圾焚燒發電投資企業的經營效益。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熱值與居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關,社會經濟越發達、居民生活水平越高的地區,生活垃圾的有機物成分含量和熱值也越高。隨著我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垃圾熱值的提高,噸垃圾發電量將逐步提高,將有效提高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經濟效益。
社會環境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居民參與環保公共事務的意愿和維權意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從而倒逼政府在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決策過程中注重環保和信息公開,推動城市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通過民眾廣泛參與和信息公開有助于解決項目落地難的問題。鄰避效應一直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落地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鄰避效應產生的根源是居民對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認知水平,對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對自身的健康、周邊的環境及區域發展的影響存在擔憂和疑慮。這要求政府在項目決策過程中要統籌規劃,科學選址,加強信息披露,化解民眾擔憂。
二是民眾的環保意識助推垃圾焚燒發電投資企業的優勝劣汰。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內存在惡意的低價競標現象,之所以出現超低價競標的現象,從政府的角度看是為了低價買服務,但隨著民眾環保意識和維權意識的增強,環境質量改善將與地方政績考核緊密掛鉤,推動地方政府選擇垃圾焚燒投資企業不會再一味地追求低價,而是以投資企業的技術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信譽度為優先考量,實現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優勝劣汰。
三是民眾環保意識的提高推動企業規范化運營。在設施運行方面,為了減少資金投入和后續處置費用,部分企業減少藥劑的添加,致使凈化系統不能正常工作,尾氣污染物超標。隨著民眾意識的提高,政府采取了環保“大督查”、“裝、樹、聯”體系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強化行業運營管理和污染達標排放監管,推動垃圾焚燒發電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環保技術水平,促進垃圾焚燒發電產業規范化運營。
政策環境
在戰略管理層面,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定位為國家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垃圾焚燒發電產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是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國家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將包括垃圾處理在內的節能環保行業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國家能源規劃對垃圾焚燒發電產業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思路和五年滾動目標,印發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關于促進生物質能供熱發展的指導意見》、《開展“百個城鎮”生物質熱電聯產縣域清潔供熱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導垃圾焚燒發電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文件。
在行業管理層面,國家在環保政策、行業標準和項目管理等方面加強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規范化管理。環保方面,國家規定不同類型焚燒爐項目的常規燃料摻燒比例,二噁英排放濃度參照執行歐盟標準,所有垃圾焚燒企業要全面完成“裝、樹、聯”三項任務。項目管理方面,規定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由地方政府核準,新建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有序推進存量項目轉型為PPP模式。行業標準方面,明確了垃圾焚燒電廠垃圾污染物的排放指標、惡臭排放指標以及當地空氣、水質質量指標;對于垃圾焚燒電廠是否進行合理排放作出了規定,并對運行期監測垃圾焚燒電廠的排放指標提供了檢測依據;規定了垃圾焚燒電廠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應執行的標準;對于垃圾焚燒電廠在運行過程中所應該執行的垃圾貯存、電廠運行、運行監管作出了明確規定。
在企業運營層面,國家在補貼、相關稅費和上網價格等方面給予垃圾焚燒發電一定傾斜,保證垃圾發電項目有良好的收益。在上網電價方面,規定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均先按其入廠垃圾處理量折算成上網電量進行結算,并執行全國統一垃圾發電標桿電價每千瓦時0.65元,其余上網電量執行當地同類燃煤發電機組上網電價。在稅費方面,規定垃圾處置費營業稅實行先征后退70%,對銷售再生水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50%,銷售電力或熱力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的優惠政策,購買環境保護等專用設備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企業所得稅享受“三免三減半”政策。
市場環境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門檻不高,許多企業為了跑馬圈地,搶占市場,致使垃圾焚燒發電市場競爭極為激烈,垃圾焚燒項目低價競標現象頻現。
隨著人民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地方環保考核力度的加強,地方政府將更多關注污染物排放質量和項目的穩定運營,垃圾焚燒發電市場中的低價中標現象將逐步得到遏制。例如,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進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招標決策時,對運行效率和排放指標提出了更高標準,并主動提高垃圾處理服務費向企業讓利。其次,低價競標頻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部分企業投資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并非為了盈利本身,而是單純為了擴大規模提高企業的資本市場估值,然后通過定向增發實現項目建設的低成本融資。但是隨著國家逐步向實體經濟回歸,加強金融領域的監管力度,國家將加強對脫離項目本身之外的定增審查力度,間接提高這類企業的融資成本,從而使企業的競標價格回歸到項目正常運營需求的軌道上來。
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發展展望
焚燒發電產業規模將繼續提速
垃圾焚燒發電作為當前最符合實際需求的垃圾處理方式,將在未來五年中進一步得到快速推廣。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發改環資〔2016〕2851號)明確提出:經濟發達地區和土地資源短缺、人口基數大的城市,優先采用焚燒處理技術,減少原生垃圾填埋量,到2020年末全國垃圾焚燒處理目標達到59.1萬噸/日,同比增長151%,復合增速將達20%;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占60%以上,全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較“十二五”末提高16個百分點以上。
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國能發新能[2017]31號),對全國“十三五”期間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新建項目進行了統一規劃,規劃新增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529個,新增裝機規模1022萬千瓦,項目個數和新增裝機較“十二五”期間分別增長4.6倍和2.1倍。“十三五”期間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大好發展形勢可期。
社會友好型項目將提到更重要位置
消除公眾對污染的擔憂。公眾對污染的擔憂主要體現在焚燒廠產生的惡臭以及對二噁英的恐懼,未來將著重解決這兩方面的環境污染問題。對于惡臭問題,可以通過采用密閉型車輛進行運輸,垃圾坑采用負壓運行,卸料大廳采用空氣幕,設置焚燒廠檢修期間的活性炭除臭設置等措施。對于二噁英問題,《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將二噁英類的排放限值從嚴至每立方米0.1納克毒性當量,與世界上最嚴格的歐盟標準一致。
建立地方補償機制普惠于民。除了對于污染的擔憂,“鄰避”背后是利益得失的衡量,主要表現在焚燒廠周邊居民擔心焚燒廠的建設會導致周邊房價的下跌,我們不能總寄希望于公眾自愿犧牲自身利益,還是要政府利用補償機制讓居民感到利益平衡。政府可以通過對焚燒廠周邊的區域進行整體規劃,變“鄰避問題”為“鄰里效應”。例如,在附近建公園、圖書館、游泳池等,或者在電力、熱力供應上給予周邊居民一定優惠。
項目信息將更加公開和透明。“信息公開透明”也是緩解周邊居民“鄰避”心態的“良藥”,也是政府轉變工作方式建設透明政府的一種進步。如,在廠區周邊顯著位置設置電子顯示屏等方式公開企業在線監測環境信息和煙氣停留時間、煙氣出口溫度等信息,通過企業網站等途徑公開企業自行監測環境信息的信息公開要求。建立與周邊公眾良好互動和定期溝通的機制與平臺,暢通日常交流渠道。
分散區域的垃圾焚燒發電商業模式將更受期待
垃圾焚燒發電建設逐步轉向中小城鎮。垃圾焚燒發電的建設與當地的常住人口密度關系密切,近些年,整個垃圾焚燒發電市場的建設規劃開始隨著人口流動密度逐漸變遷,隨著人口逐步從特大及大城市向各省市二三線城市遷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地也開始轉移。另一方面,一個省份30%的人基本都在省會城市,省會城市可供填埋的用地面積越來越少,且大城市人口密度相對較高,考慮到鄰避效應的影響,垃圾焚燒發電市場或將逐步向中小城市和縣城下沉。
垃圾焚燒小型化技術具有良好的市場。國內企業主流設計建設標準為日焚燒600噸以上項目,但單個縣級鄉鎮區垃圾清運量一般無法滿足設計要求,企業很難維持長期運營,亟待找到垃圾焚燒小型化技術來破解縣級鄉鎮區域小噸位垃圾處理難題,且對規劃地區的垃圾產生量做好真實統計。目前首創環境、中國環保、旺能環保等企業開始不斷革新技術、探索小規模項目。
鄉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商業模式亟待創新。對于縣級鄉鎮區域小噸位垃圾處理困境,除了在小型化技術方面進行探索外,更值得期待的是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一是采用區域聯建的方式,對于日生活垃圾產生量不足600噸的省轄市,鼓勵采取與毗鄰縣(市)單建共享或共建共享模式,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二是在項目設計建設體量逐步變小的情況下,將該地區的垃圾焚燒發電同垃圾收運結合一起打包給同一企業運營。三是農村地區農林廢棄物較多,可以通過“垃圾焚燒發電與生物質發電”一站式處理的解決方式來統籌解決生活垃圾與農作物秸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