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中核匯能貴州公司紫云200兆瓦/400兆瓦時獨立共享儲能電站——全省首個集中式大型儲能電站,也是目前全省規模最大的“超級充電寶”,能夠在用電低谷時將電力儲存起來,等到用電高峰再釋放,有效平衡了電力供需,減少新能源發電的浪費。
2023年3月,紫云儲能電站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分兩期建造,一期項目于2023年7月19日完成并網,二期項目于2023年9月27日完成并網。
“過去,風光發電‘看天吃飯’,多余的電只能白白浪費。現在,我們用儲能技術削峰填谷,把每一度綠電都‘喂’進電網。”
紫云儲能電站負責人楊元飛算了一筆生態賬:儲能電站每年可提供清潔能源1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3萬噸、二氧化硫約10噸。
在電站的規劃與設計階段,生態優先的理念貫穿始終。儲能電站選址時避開了生態保護區、水源地等敏感區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并采用模塊化預制結構,減少了現場施工污染和材料浪費。
楊元飛用鑰匙打開一臺儲能電池艙門,指著眼前的電池組向記者介紹:“每個電池艙有80個電池包,這些電池組就像電站的‘心臟’。一個電池艙可儲電3440度,電站共118個電池艙,每天只需充電2小時就可以儲電38萬度左右,可保證為5萬戶人家同時供電。”
儲能電站作為新能源與電網的橋梁,因具備調頻調相和“充放”自如等功能特征,又被視為電網安全運行的“穩定器”“調節器”,在保障電力供應穩定、促進新能源消納和優化能源結構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隨著“雙碳”目標推進,儲能產業正迎來爆發期。正如楊元飛所言:“無論技術如何迭代,核心始終是為綠色發展服務。”紫云儲能電站的誕生,不僅為我省乃至西南地區的儲能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更為我省現代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綠色動能。
這座“超級充電寶”正以綠色動能托起產業升級。
時近傍晚,山間飄起細雨,儲能設備低沉的嗡鳴聲與風聲交織。楊元飛望著遠處的群山說:“儲能產業的未來充滿希望,我們將繼續以綠色賦能,智造未來,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貢獻力量。”
這座深山中的“超級充電寶”,正以綠色動能托起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