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源結構存在富煤貧油少氣的特點,油氣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一直處于高位。作為油氣的重要運輸方式,管道雖然有了長足進步,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6月12日,“2018中國國際管道大會”在廊坊開幕。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340余家企業齊聚一堂,展示尖端技術和最新產品,研討行業發展,深化合作交流。與會專家表示,未來幾年,我國油氣管道發展將迎來量質齊升的局面。
我國能源結構存在富煤貧油少氣的特點,油氣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一直處于高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的普及,特別是環境壓力,使得油氣在我國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持續攀升。
從一組數據可以看出變化。2017年,我國人均能源消費量從2012年的2.98噸標準煤增長到3.23噸。其中,煤炭從3.05噸降低到2.77噸,石油從0.35噸增長到0.43噸,天然氣則從110.8立方米猛增到169.7立方米。
伴隨油氣需求的增長,作為油氣的重要運輸方式,管道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表示,近年來,我國油氣管道事業實現了飛速發展,我國長輸油氣管道總里程已超過12萬公里,西北、東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不斷完善,陸上管道輸油和輸氣能力分別達到6000萬噸和650億立方米。
雖然有了長足進步,但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我國油氣管道發展依然滯后,不能完全滿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油氣特別是天然氣的需求。
“目前,我國正在加快油氣主干管網、區域性支線管網和配氣管網建設,完善LNG接收站布局和配套外輸管道,推進國內油氣管網互聯互通。”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全軍表示,預計“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間,中國油氣管網主干道總投資將達到16000億元,新建10多萬公里管道。同時,隨著“互聯網+”與油氣儲運建設行業的深度融合,建設智能管道和智慧管網,實現全數字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正在成為行業發展的新目標,中國油氣儲運設施建設從數量到質量都將實現飛躍。
從數量上來看,2015年我國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天然氣管道里程分別為2.7萬公里、2.1萬公里、6.4萬公里。按照規劃,到2020年3種管道里程將分別達到3.2萬公里、3.3萬公里、10.4萬公里。到2025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將達到24萬公里,網絡覆蓋進一步擴大,結構更加優化,儲運能力大幅提升。
從質量上來看,智能管道、智慧管網建設也正邁出新的步伐。“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全球管道行業數字化、智能化深入發展,新的增長動能不斷積聚。”中國石油管道公司副總經理王惠智說,油氣行業正逢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發展環境日趨復雜,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打造面向未來的智能化管道和智慧管網、構建油氣長輸管道安全長效機制正當其時。
目前,在我國12萬公里的油氣管網中,有近10萬公里是由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參與建設的。公司副總經理薛楓表示,近5年來,公司共投入科研經費5.2億元,開展課題研究339項,獲得授權專利52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技術發明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26項,在多個方面形成了系列自主創新成果,全部實現工業應用,增強了核心競爭力。
2017年,中國石油首次提出建設“智能化管道”的理念。“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管道行業技術實現智能化奠定了基礎,特別是‘智慧管網’理念的提出,更為管道建設行業的技術進步指明了方向。”薛楓表示,未來公司將應用“端+云+大數據+物聯網”信息技術,全面打造覆蓋全國的“智慧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