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年,大圓柱電池在儲能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據高工產研(GGII)數據顯示,大圓柱電池在便攜式儲能、戶用儲能等領域出貨同比增速突破100%,并預計到2030年出貨量將達100GWh。鵬輝能源、億緯鋰能等多家電池企業均在儲能LFP(磷酸鐵鋰)大圓柱電池領域實現出貨,標志著大圓柱電池在儲能市場的成功滲透。
與此同時,大圓柱電池在動力市場的表現卻相對滯后。盡管特斯拉、寶馬等國際車企已明確表示將搭載大圓柱電池車型推向市場,但動力大圓柱電池仍面臨材料體系、極片工藝、殼體選擇等多方面的工程化難題。高鎳正極+摻硅負極的材料體系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產氣與熱安全風險;全極耳結構設計雖然具備更快的充放電優勢,但在高倍率充放電條件下電池容易發生容量衰減。此外,鋼殼與鋁殼的選擇也影響著大圓柱電池的性能與成本。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多家電池企業在大圓柱電池產線上的良率與效率持續提升,為放量奠定了基礎。億緯鋰能、特斯拉等企業的大圓柱電池良率均已達到較高水平,工藝方面的升級也克服了制程中的難題。這些進展使得大圓柱電池在儲能、兩輪車等多元場景的滲透加速,迎來了GWh級別的放量“拐點”。
展望2025年,大圓柱電池放量“爆發”的機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以特斯拉、寶馬為代表的國際車企將加速推向市場搭載大圓柱電池的車型,拉動頭部電池企業46系大圓柱儲備產能的釋放。其次,多元新興市場的崛起為高倍率市場帶來了大圓柱電池的需求增量。最后,干法工藝、硅基負極等動力大圓柱所面臨的產業化卡點也將隨著固態電池產業化熱潮的推動而得到解決。
盡管大圓柱電池在動力市場的放量仍面臨挑戰,但其在儲能、兩輪車等領域的成功滲透以及良率、效率的持續提升為未來的放量奠定了基礎。同時,國際車企的推動、多元新興市場的崛起以及固態電池產業化熱潮的推動也將為大圓柱電池的放量帶來機遇。因此,2025年或將成為大圓柱電池放量“爆發”的臨界點。
在此背景下,中國鋰電產業鏈是否需要繼續重視大圓柱電池?答案是肯定的。盡管方形電池技術迭代迅速,但大圓柱電池在能量密度、倍率性能、成組效率、標準化、成本等多方面具備極強的綜合優勢。隨著工程化問題的解決和良率、效率的突破,大圓柱電池將進一步對方形電池市場構成威脅。因此,國內電池企業如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億緯鋰能等仍在加大對大圓柱電池的產業化突破力度,以期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