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聚灣區,綠動世界,風起鵬城,共創輝煌。2022年9月21-23日,世界一流能源會展集群——2022中國城市能源大會暨博覽會(簡稱“2022深圳能博會”)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全面奏響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新華章。
在新一輪能源低碳變革浪潮中,2022年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為代表的傳統能源央企將加快對新能源產業的布局。1月28日,中國石油召開黨組會議,再次強調將發力新能源的戰略基調。
2020年9月,中國面向全球作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國家自主貢獻承諾,大力發展新能源,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上升為國家戰略。
2021年11月25日,2021中國(深圳)城市能源大會在深圳隆重召開。大會秉承“以變革為動力,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以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城市能源的新發展為主題。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中國(深圳)城市能源大會張玉清出席會議并致辭。
2021年11月25日,2021中國(深圳)城市能源大會在深圳隆重召開。大會秉承“以變革為動力,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以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城市能源的新發展為主題。國家節能中心原副主任李行出席大會并致辭。
2021年11月25日,2021中國(深圳)城市能源大會在深圳隆重召開。大會秉承“以變革為動力,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以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城市能源的新發展為主題。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中國(深圳)城市能源大會張玉清在會上發布了2022中國(深圳)城市能源博覽會規劃。
“經濟增長方式的低碳轉型是個系統工程。”近日,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明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何在節能降碳的同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是眼下需要破解的難題。
“經濟增長方式的低碳轉型是個系統工程。”近日,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明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何在節能降碳的同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是眼下需要破解的難題。
新型城鎮化是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對于中小城市而言,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也是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
本屆博覽會由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停車設備工作委員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設行業分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動汽車與儲能分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電力行業委員會、北京靜態交通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展品涵蓋機械式停車設備及配套產品、停車場收費及管理系統、智慧停車設備及管理系統、停車場設施等停車行業全產業鏈,交流與展示城市停車行業新產品新技術、解決方案與平臺等,加快智慧城市建設與智能交通發展,推動城市停車產業有序發展。展會于2021年11月3日-5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召開。
1月21日,15屆132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廣州市能源資源節約“1+N”行動方案》。所謂“1+N”行動方案,即形成一個總體方案,作為推動全市能源資源節約工作的綜合性、方向性、引領性文件,以及6個工作方案,涉及綠色生活創建、工業、公共建筑、交通運輸、商貿等重點領域,并將南沙區作為重點區域,細化落實總體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總體方案明確了廣州能源資源節約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并據此明確了49項工作任務,提出了10條保障措施。
2020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新建12個光伏發電項目,光伏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至此,已有39家新能源企業落戶戈壁新城,共建成新能源并網發電容量4051兆瓦,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35%。
記者近日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我省堅持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理念,以裝配式為抓手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加快推動我省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提出到2022年,全省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要達到70%。
12月24日,安徽首個城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在合肥揭牌。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模式下,合肥能源大數據中心將廣泛匯聚水、電、氣、熱等信息和數據,通過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為政府、企業和居民提供更加精準和智慧化的服務,創造更加綠色、清潔、共享、共贏的城市數字化能源生態圈。
一、利用地熱水源資源的低品位特性,匹配建筑暖通負荷為主的園區能源需求,助推園區清潔化發展
地熱水源豐富型園區依靠其資源特性多發展旅游、商務、居住等功能性產業,形成了以機關、學校、醫院、福利院等公共建筑以及居民建筑為主的建筑格局。從經濟發展來看,此類園區處于城鎮化后期階段,經濟發展潛力大,未來創新型經濟將成為主要發展引擎。從能源消費來看,此類園區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建筑領域。同時,隨著未來經濟水平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上升,園區能源需求增長空間大。
城市能源,城市生產和生活活動的動力來源,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主要包括煤氣、供電和供熱。其中,煤氣包括天然氣、煤制氣、油制氣和液化石油氣等,城市煤氣由氣源、輸配、應用三部分組成,具有方便生活、促進生產、減輕運輸壓力、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節約能源等作用。供熱包括生產用熱和生活用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