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銀行估計,全球海上風電技術可開發潛力為710億千瓦,70%以上位于適合漂浮式風電的深水海域。根據美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在北大西洋上300萬平方公里的海面上的風能,可以滿足目前全球的能源需求,發展空間巨大。
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累產油氣當量創下新高。3月14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其下屬渤海油田累產油氣當量超5億噸,年油氣產量保持穩步上升趨勢,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中海油方面表示,5億噸油氣可以滿足14億中國人一年的基本需求。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各行各業循著“十四五”規劃勾勒的發展路徑,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真抓實干,取得了一項又一項令人矚目的成就。本報于兩會期間推出特別策劃,聚焦能源、航天、交通等行業的重大突破,報道其背后的創新歷程,展現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我國首個自營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自2021年6月25日正式投產以來,累計生產天然氣超10億立方米,在保供季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了清潔能源。
烏干達當地時間2月1日,由中國海油擔任作業者之一的烏干達首個商業石油發現——阿爾伯特湖油田項目正式啟動全面建設。該項目是深化中非合作的重要成果,對推動 “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能源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位于南海西部、我國首個千億方自營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正式投產。據悉,該氣田高峰年產氣量超30億方,可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氣需求,將成為供給大灣區清潔能源的主力氣田之一,使南海天然氣供應能力提升到每年130億方以上。南海海氣的供應量有望在未來再上“新臺階”。
記者近日從中國海洋石油國際有限公司獲悉,2021年,海油國際聚焦高質量國際能源合作,在增儲上產、降本增效、資產優化、改革創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凈利潤、油氣發現創近年來新高。
在新一輪能源低碳變革浪潮中,2022年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為代表的傳統能源央企將加快對新能源產業的布局。1月28日,中國石油召開黨組會議,再次強調將發力新能源的戰略基調。
記者19日自中國海油獲悉,中國海油廣東大鵬LNG當天迎來滿載6.5萬噸碳中和液化天然氣(LNG)的“木蘭花”輪,該船LNG接卸后將通過管道輸往香港。這是中國海油首次向香港特別行政區供應碳中和LNG。
12月7日,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21年(第十八屆)《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揭曉。中國石油連續14年入選,今年位列榜單第131位,較去年上升7位,創歷史新高。
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志性活動。各參與承建冬奧項目的中央企業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國資委黨委和北京冬奧組委各項工作要求,按照“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圍繞如期辦賽目標,高質量高標準參與冬奧會籌辦建設及服務保障工作,為辦好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貢獻智慧和力量。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中國海油黨組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全面把握目標任務,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青海、西藏、陜西等省市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相結合,與總書記關于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和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批示相結合,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從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和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在藍色國土上奮力譜寫能源強國新篇章。
兩家不是競爭對手嗎?為什么要合縱連橫?難道還有誰能威脅到他們?
面對今冬明春保供以及多地疫情反彈的復雜形勢,各能源央企肩負能源保供“主力軍”使命,紛紛采取行動,“火力全開”,不斷發揮“頂梁柱”“頂得住”作用,努力交出讓人民滿意的“溫暖答卷”。
2021年,國際天然氣價格飆漲,國內天然氣消費需求大幅增長,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面臨更嚴峻的挑戰。隨著我國北方地區陸續進入供暖季,多家能源央企提早部署,氣田增產、氣庫超額注氣、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發揮“全國一張網”優勢,備戰今冬明春天然氣保供。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成立于1982年,總部設在北京。經過3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中國海油已經發展成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業務遍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能源公司。公司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專業技術服務、煉化與銷售、天然氣及發電、金融服務等五大業務板塊,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公司在2019年《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63位;在2018年《石油情報周刊》雜志“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位列32位。截至2018年底,公司的穆迪評級為A1,標普評級為A+,展望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