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恒基兆業集團主席、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主席李家杰博士,針對智慧能源、芯片和人工智能三大科技創新方向帶來3份提案——《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能源技術的提案》、《關于加快突破芯片產業發展瓶頸的提案》及《關于將香港納入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的提案》。李家杰從自身多年的經驗和實踐出發,圍繞三大科技創新方向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支持有條件的省市
打造“新型智慧能源系統建設試驗區”
智慧能源技術的發展是推動能源轉型升級、創新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方向之一。當前新一輪能源領域的全球競爭,正在從資源依賴型轉變為科技裝備和先進技術的競爭。
自國家提出“雙碳”目標以來,極大激活能源行業的發展活力,但隨之而來的行業無序擴張、內部競爭激烈,也讓智慧能源技術發展面臨不少挑戰,包括智慧能源技術缺口大,新能源并網消納困難、儲能技術薄弱,及缺乏推動智慧能源技術廣泛應用的頂層規劃與政策、機制配套等,這些問題進一步掣肘智慧能源技術的發展應用,不利于國家碳中和目標的高質量達成。
李家杰強調,科技創新將對促進我國智慧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關鍵作用。為此,他提出以下建議:一,光伏、儲能和綠氫是未來清潔能源新的基石,建議構建創新聯合體以完善研發創新生態鏈。比如,圍繞儲能方向,以“揭榜掛帥”方式調動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積極性,推動儲能材料、單元、模塊、系統、安全等基礎技術攻關,并支持有條件企業聯合產學研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二,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例如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前瞻布局產業創新載體,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智庫機構等;三,因地制宜,支持有條件的省市,先行先試,打造一批“新型智慧能源系統建設試驗區”,并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示范推廣。
以RISC-V技術為突破口
完善芯片產業自主創新體系
芯片產業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也是數字經濟時代全球科技競爭的焦點。近年來,我國芯片產業發展迅速,但也呈現出一些顯性問題阻礙行業發展,包括在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程度與原創能力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芯片指令集的碎片化導致大量重復投入,產業要素配套不足導致高端人才不足和人才外流,產業鏈創新鏈不夠完善等。
“作為一個技術更迭飛快的產業,我們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在芯片產業的發展中不再有效,建立獨立自主的技術研發和創新體系迫在眉睫。”李家杰說。
為此,李家杰提出以下建議:一,強化公共服務配套,加大對國產芯片優質企業的支持力度,可以探索集成電路設備租賃業務、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等,降低企業成本,鼓勵技術創新;二,建議推動RISC-V開源指令集成為行業標準,并鼓勵國內相關企業參與到標準規范的討論與制定,可以考慮在粵港澳大灣區率先試點,以RISC-V開源指令集為基礎,制定灣區行業標準;三,建議制定完善芯片相關人才引進政策,特別針對行業欠缺的高端芯片人才,在部分地區試點實施專門的芯片專業人才簽證,方便企業引入優秀的海外人才;四,鼓勵多領域多主體的協同合作,通過國家引導,鼓勵產學研用緊密合作,完善芯片產業的專業服務生態,加快建成跨區域化運營的產業型孵化載體。
將香港打造成
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橋頭堡”
以大模型技術為代表的ChatGPT以及近期Sora人工智能應用的發展,標志著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正以前所未有、超乎想象的速度和沖擊力重塑世界。
我國早于2017年就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對人工智能的行業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戰略目標。我們國家具有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三要素數據、算力和算法中的數據優勢,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也足夠豐富,但同樣面臨理論和基礎技術落后、高層次人才短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現實問題,而香港在科研人才和國際化方面的優勢可以幫助國家補齊這方面的短板。
作為來自香港的政協委員,李家杰常年往返內地和香港,讓他對兩地的市場環境和發展情況有著深刻的理解。他認為,要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發展,國家可以考慮發揮香港優勢,與內地城市及機構共同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開發。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城市,在產業基礎、人才和研發環境上有較強的優勢,可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進一步突破上述困境、實現引領性新發展提供優越的環境。
對此,李家杰提出以下建議:一,將香港納入國家人工智能發展的現有計劃中,將香港特別行政區建設成為“國際人工智能之都”,支持更多港資企業申請加入“創新平臺”行列,在香港加快布局算力樞紐節點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實驗室;二,從國家戰略層面在香港部署“國家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打破香港在產業鏈最前端的發展空間限制,有力拉動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產業上下游投資,帶動其他一系列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三,發揮香港特點,共同培養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人才,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引導內地機構與香港的高校和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以應用為導向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學科建設,培養一批人工智能創新團隊及緊缺急需專業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