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目前我國清潔取暖工作重心已經由大規模提高清潔取暖比重為主轉到鞏固存量和有序新增上。同時,各地不斷探索清潔取暖新方式,核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多種清潔能源加入供暖“菜單”,綠色過冬成為主基調。
圖為河北省玉田縣林頭屯鄉東蘆莊村村民在操作自家的電采暖爐
持續推進清潔取暖
過去,我國北方部分城市周邊、農村等地區無法實現集中供暖,大量采用分散燃煤小鍋爐等方式取暖,成為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
2017年,我國啟動北方冬季清潔取暖試點。此后數年,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為重點,持續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因地制宜推動散煤治理。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農村地區已完成3700萬戶清潔取暖改造,今年再增加200多萬戶。
“現在清潔取暖工作重心已經由原來大規模提高清潔取暖比重為主轉到鞏固存量和有序新增上。”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說。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提出,因地制宜成片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確保群眾溫暖過冬。加大民用、農用散煤替代力度,重點區域平原地區散煤基本清零,逐步推進山區散煤清潔能源替代。各地依法將整體完成清潔取暖改造的地區劃定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防止散煤復燒。對暫未實施清潔取暖的地區,強化商品煤質量監管。
劉炳江表示,下一步將有序實施新增清潔取暖改造,正在開展清潔取暖的地區按照既定實施方案有序推進;暫時未開展改造的地區,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穩妥實施新增清潔取暖改造。
清潔取暖“菜單”豐富
如今,清潔取暖的工具箱更加豐富,創新動能十足。
——核能供暖迎來新進展。日前,我國首個跨地級市核能供熱工程——國家電投“暖核一號”三期核能供熱項目正式投運。海陽核電在給煙臺海陽市供暖的同時,供暖區域到達威海乳山市,實現了零碳熱源跨區域互通共享。
據介紹,這項工程可覆蓋乳山市主城區630萬平方米,預計可替代原煤消耗2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2萬噸。本供暖季“暖核一號”供暖面積合計達1250萬平方米,可滿足約40萬人冬季清潔取暖需求。
——地熱供暖更廣泛更智能。今冬明春供暖季,中國石化地熱供暖能力超9500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5%,可為北京、天津、陜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11個省份62個市縣的百萬余戶居民提供清潔供暖服務,年減排二氧化碳約470萬噸。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自主開發新能源智慧化生產運維管理平臺,將738座地熱余熱站信息化數據接入平臺,公司80%以上地熱站點可實現“地熱井-換熱站-供熱單元-用戶端”一體化調控并自動優化參數,推動節能降耗。
——風電、光伏、生物質供暖各顯身手。今冬明春供暖季期間,中國節能所屬風電公司將提供綠色電力50億千瓦時,為11萬余用戶提供綠暖,供熱面積超過1724萬平方米。中國節能所屬中國環保57個垃圾發電項目、3個餐廚垃圾發電項目、4個生物質發電項目預計可提供綠色清潔電能28億千瓦時。
“清潔能源供暖不僅為傳統能源供暖提供重要補充,也推動了綠色供暖水平的提升。”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清潔能源供暖很大程度上受本地能源資源使用現狀和清潔能源稟賦約束,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發展路徑,做好傳統能源與清潔能源供暖形式的銜接與互補。
支持政策擴圍提效
清潔取暖方式更加多元化的同時,長效機制也應不斷完善,確保運行有人管、支持政策有延續、供暖安全有保障。
劉炳江表示,面對清潔取暖成本上漲壓力,主要有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每年用財政資金給予農村清潔取暖運營補貼;二是氣價和電價優惠問題;三是清潔能源供應保障問題。
據介紹,目前已有88個城市納入中央財政支持清潔取暖范圍。中央財政每年都增加資金,今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330億元,其中清潔取暖累計專項資金占了一半。
很多地方也出臺相關配套支持政策,推進清潔取暖落地實施。以內蒙古為例,2021年至2022年,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蘭察布市和巴彥淖爾市入選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城市,共可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48億元。2022年起,內蒙古設立清潔取暖專項資金,每年安排資金1.6億元,支持試點地區清潔取暖項目實施。2023年,中央和內蒙古財政共投入改造資金14.23億元,累計完成上述四地清潔取暖改造21.26萬戶。
根據《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下一步將有序擴大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范圍,對減污降碳協同項目予以傾斜。同時,研究完善清潔取暖“煤改電”及采暖用電銷售側峰谷電價制度;減少城鎮燃氣輸配氣層級,合理制定并嚴格監管輸配氣價格,建立健全終端銷售價格與采購價格聯動機制,落實好清潔取暖氣價政策。
孫傳旺建議,財政補貼范圍的擴大應更有針對性,重點考慮對低收入群體、公共事業部門和欠發達地區予以補助。同時,通過尖峰平谷價格制度,引導高耗能企業在清潔取暖尖峰時刻減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