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風電為代表的再生能源產業在湖北省高速發展。目前,湖北并網運行的風電場已經達到40座,裝機總容量238.43萬千瓦。下一步,將加大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近日,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又多了一個新機會,該公司位于通山縣的太平山風電場項目獲得省發改委批復。短短兩天內,被批復核準的還有大唐電力、華潤電力和湖北能源集團等企業的十個風電項目。
2017年,國家能源局下達湖北省風電開發建設計劃301.67萬千瓦。到去年底,共核準風電項目46個、容量277.94萬千瓦,年度開發建設計劃完成率92%。2017年前11個月全省風電發電量44.6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36%。平均利用小時數據中部六省第一。湖北正“追風逐電”培育能源新動能。
補齊短板 風能后來居上
湖北省“缺煤、少油、乏氣”,以水電火電著稱,2017年底,水電站約有2400家,如著名的三峽電站、葛洲壩電站;火電站130家,如漢川電廠、陽邏電廠。
湖北省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全口徑裝機容量7124.48萬千瓦,水電3671.49萬千瓦,占51.53%;火電2786.71萬千瓦,占39.11%;太陽能413.45萬千瓦;占5.80%;風電252.83萬千瓦,占3.55%。
風電雖然是“老幺”,但潛力巨大。據測算,湖北省風能資源總儲量為2775萬千瓦,高于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240萬千瓦,是葛洲壩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的10倍。
湖北風能資源主要聚集在3個區:通山九宮山、利川齊岳山等山體相對獨立的中高山地區;大悟仙居頂、鐘祥華山觀、隨州大風口等鄂北崗地到江漢平原的冷空氣南下通道區域、黃岡龍感湖等湖島及沿湖地帶。湖北風力冬春強盛、夏秋減弱,正好與豐水、枯水期相反,風能正好與水電形成互補。
2003年9月份,通山九宮山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組建,是湖北和我國內陸地區首個風電項目。總投資5億元,總裝機容量15.6萬千瓦,一期工程裝機1.36萬千瓦,引進西班牙16臺850千瓦風力發電機,2007年11月6日投入商業運營。此后,湖北風電項目的發展如火如荼。
荊門協合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辛永軍介紹,以前中國風電集團有限公司風電項目投資集中在東北、西北、華北,近年北方市場逐漸飽和。2009年以后,公司調整戰略部署,將風電項目投資區域擴大到南方。
來自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湖北并網運行的風電場已經達到40座,裝機總容量238.43萬千瓦。預計2018年風電裝機新增163萬千瓦,累計裝機431萬千瓦,同比增長60.82%;全網風電發電量預計達到64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3.33%;全網風電發電利用小時數將達2020小時。
“以風電為代表的再生能源產業在湖北高速發展,既有湖北優調能源結構的自身需求,還有外部因素。”湖北省能源局副局長余有松介紹說,“新能源的發電量相當于火電廠少燒了3200萬噸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億噸”。
政策疊加 吸引產業集聚
近日,湖北利川中槽風電項目首臺風機開始吊裝施工,標志著該項目進入施工尾聲,這也是湖北能源集團在利川建設實施的第四期風電項目。
恩施州被譽為華中清潔能源之都,是中國內陸十大風場之一,也是全省風力發電規模化示范區。“選擇投資恩施風電,除了恩施豐富的風能資源,也離不開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湖北能源集團齊岳山風電有限公司負責人宋培柱說,作為目前恩施州規模最大的風電企業,2009年至今已累計投入13.5184億元,裝機容量15萬千瓦。
“風力發電是長線投資,穩健運行的風電場需要10年左右收回投資,建設初期資金壓力大,回本時間長,資金短缺,很多民營企業難以承受。”宋培柱說,風電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約占總投資的85%。購進風電機、調向裝置、葉片等固定資產可以抵扣進項稅,“相當于投資打了八五折”,齊岳山風電站前三期工程固定資產抵扣稅款達1.95億元。
恩施州國稅局貨勞科科長姚皓介紹說,“風電企業從生產經營開始就得到稅收優惠,還能享受財政補貼,2014年齊岳山風電站一期工程并網發電以來,全州風電企業累計發電量已超過36億千瓦時,營業收入20.9億元,獲財政補貼6.5億元”。
隨著科技進步和國家優惠政策加碼,投資風電的優勢越來越明顯,風電工程單位造價已從2009年以前的每千瓦逾1萬元下降到7500元左右。引來華潤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風電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廣核集團、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等十余家能源巨頭在鄂“搶灘登陸”。
除了稅收政策扶持,對風電產業發展,國家還有一系列扶持政策。華潤宜城板橋風電場項目副總指揮張佳介紹說,國家對風力上網電價實施補貼,2018年1月1日后,0.1539元/千瓦時,入網價普遍在0.61元/千瓦時至0.62元/千瓦時。“省級補貼標準0.07元/千瓦時,僅針對2015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網且納入省能源局省級補貼目錄內的發電項目。所以,企業成立越早,電價越高。”
傲立“風口” 更需科技創新
日前,保康縣后坪鎮黃連山風力發電場共有24臺風力發電機組投入運營,總裝機4.8萬千瓦,采用全球領先的低風速發電技術,年上網電量達8280萬千瓦時,年發電收入4955萬元。
“國家政策這么好,企業快速發展的信心更足。”保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經理方韜說,“公司已與縣政府簽訂近80萬千瓦的風電開發協議。方韜算了一筆賬,8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是目前該縣小水電裝機總量的8倍”。
保康縣風電產業的發展只是全省風能利用的一個縮影。湖北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堅持集中開發與分散開發相結合,加快推進資源較為豐富、消納條件較好的隨州、孝感、恩施、襄陽等地實現風電規模化集中高效開發利用,推動風能資源適宜、靠近負荷中心的分散式風電項目建設。到2020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65萬千瓦,累計達到500萬千瓦,意味著要比2015年的135萬千瓦增加近3倍。
湖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甄建橋表示,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實國家、省級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對能源發展的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
甄建橋同時指出,風力發電并非“一好百好”,盡管風電開發報批嚴格,前期要完成土地、環境影響、水土保持、地質災害等11項專題評審,但風電項目潛在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壞、噪音污染等問題,還需要通過思維創新、科技創新來解決。
“風能利用任重道遠。”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在已經形成比較大規模的陸地風電發展中,要通過技術進步、市場化機制創新,率先使部分資源優越的地區風電能在2020年至2022年基本不依賴補貼發展,同樣考驗著風電企業的“生存智慧”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