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在中曼延安項目有這樣一位90后陽光大男孩,今年28歲的他平日里話雖然不多,但工作起來卻井井有條、一絲不茍,他就是中曼2隊技術員郭成,2019年從東北石油大學地質專業一畢業,他就來到了中曼鉆井,每天穿梭于井架、泥漿罐、錄井、定向房之間,用勤勞的雙手詮釋了愛崗敬業的內涵。

02 | 9月6日一大早,天剛蒙蒙亮,郭成就穿戴好藍色工衣、白色安全帽,大踏步來到定向房,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上的各類數據,并詢問著:“現在井深多少米?井斜多少度?”定向工程師楊永為告訴他,“現在打到了1936米,井斜18.1度,現場一切正常。”

03| 鉆井是一項多專業、多工種的系統工程,每個環節都要緊密銜接,在錄井房,他像了解自己孩子發育一樣,詳細了解錄井儀器上鉆時、氣測等10余項技術參數,隨時做到對千這口井的地層了如指掌。

04 | 俗話說,泥漿是鉆井的血液,郭成每天都會多次走上泥漿罐,時不時抓一把震動篩里的巖屑,用手一捻,地質專業畢業的他就能對地層情況判斷個大差不差,然后走到震動篩對面的坐崗房里查看《鉆井坐崗記錄》,上面的數據每隔15分鐘都會更新1次,對于異常的數據,他會第一時間與泥漿工王安強溝通交流,確認無誤后才會離開。

05 | 隨后,郭成爬上鉆臺、走進司鉆房,此時,他一邊目不轉睛地查看密密麻麻的儀表盤上的各類數據,一邊與司鉆王永建交流此時的打鉆情況,提醒他即將打到漏層,一定要時刻觀察鉆壓、泵壓、扭矩等關鍵數據,一旦發現異常就通過對講機告知井隊大班人員。

06 | 郭成說,作為一線技術人員,從節流管匯到防噴器、控制臺,哪一塊都要隨時關注好,這些設備雖然平時使用不了,但現場一旦突發溢流等緊急情況,它們既能避免地層流體進一步流入井內,又可以通過泄壓的方式實現軟關井,所每天都要認真檢查好開關閥門。

07 | 吃過午飯,郭成坐在電腦前,開始整理各類技術報表,他說,這幾年在中曼鉆井學到了許多技術,剛開始在瑪湖項目的崗位是實習技術員,今年初來到了陜北,項目的技術、泥漿專家駐井期間,他經常主動跟著學習,技術也提升的很快,不久前,他成功轉為了井隊的正式技術員。

08 | 下午15點,太陽火辣辣地照耀著整個井場,在井架的外側,郭成和同事一起拉開防雨布,對有維修價值的磨損嚴重的鉆桿接頭和泵扣挑選出來,固定在叉車上,讓泥漿主管楊美利開著叉車運送至經常外的皮卡車上。
09 | 泵扣太重,搬到皮卡車廂的時候,滿頭大汗的郭成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跟同事合力把需要維修的設備一一抬到皮卡車上,拉到專業的維修點進行維修,他說,雖然辛苦一些,但是這樣維修下來繼續使用,既能保證鉆井安全,又能節約成本。

10 |下午18時,依然在現場忙碌的他告訴我,干好工作、學好技術勝過一切,他感謝中曼對自己的培養,不久前中曼中標伊拉克鉆井工程項目大單后,集團發布了舉辦涉外英語鉆井培訓,從國內各井隊遴選優秀鉆井人才,他也積極報名并被推薦上去,“走出國門以后,我會更加努力,為中曼海外工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11 | 郭成作為井隊骨干,平時24小時吃住在井場,晚上21時,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他想起了遠在黑龍江扶遠縣的父母,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作為獨生子的過程晚上一有空就會撥通了母親的微信視頻電話,跟老人嘮嘮嗑,他會問一下爸媽家里的莊稼情況,囑咐老人干活別累著,身體最重要。

12 | 這次除了跟父母嘮嗑之外,郭成也把自己在中曼技術員轉正和已經報名希望跟著中曼的隊伍走出國門前往伊拉克發展的情況給老人做了匯報,母親在微信那頭對于兒子的決定顯然很滿意,叮囑說,農村的娃娃走出國門不容易,爸爸媽媽一輩子沒出去過,你在國外要更加努力,一定要把那里的見聞講給爸爸媽媽聽,工作上要為公司爭光、為祖國添彩。(郝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