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首座“花園式”全地下污水處理廠,泰和污水處理廠已投入使用的一期項目規模為40萬立方米/日。目前,為了進一步提升石洞口片區污水處理能力,降低片區溢流風險,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和保障污水處理系統的安全,二期擴建工程也已進入快速推進期。
根據項目規劃,二期擴建規模為20萬立方米/日的地下式污水處理設施及相關污泥處理設施。同時,新建一根管徑為1500-2200毫米的污水東總管,全長約10.5千米。沿線新建一座污水提升泵站,設計規模為8萬立方米/日。
今天上午,在泰和污水廠配套東總管工程項目現場,直徑8米的豎井掘進機已吊裝到位,正整裝待發,這標志著由上海城投水務集團負責建設、隧道股份上海路橋承建的管道工程——泰和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東總管THK1.2標項目即將全面推進。
泰和1.2標管線工程將作為該地區日常污水處理廠總管的污水收集干管,兼具在事故和應急工況下吳淞污水處理廠、泰和污水處理廠、吳淞創新城污水處理廠之間連通管功能,全程主要工作量將由頂管施工完成。
隧道股份上海路橋泰和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THK1.2標項目經理關偉介紹,在項目建設中,頂管將穿越重要河道、地鐵、高架等特殊路段,項目團隊全方位保障項目高效運轉,綜合運用智慧化管控平臺、自動化測量技術等,實現高效協同、科學管理,打造水務工程數字化轉型示范工程。
針對項目“環境友好、土地集約、資源利用”的要求,隧道股份上海路橋團隊將機械掘進懸吊拼裝式豎井施工技術(SAM工藝)引入水務建設領域,該工藝有著占地面積小、施工周期短、安全穩定性高、環境控制好的特性。
關偉說,在始發井和接收井的建設中,施工人員只需通過在地面控制機械設備在水下完成整個豎井斷面的挖掘,借助渣土泵送到地面上的泥水分離站進行干化處理。之后,豎井掘進完成后進行水下封底,最終在地下形成豎井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無需降低地下水位,水土損失很小,對周邊建構筑物的沉降幾乎沒有影響。而懸吊拼裝式豎井施工工藝在開挖的過程中仍可以進行管片拼裝作業,真正做到推拼同步,施工速度是傳統工法的數倍。”
城投水務泰和污水廠擴建工程項目負責人劉發輝介紹,隨著整個寶山吳淞地區的轉型發展,污水的處理規模越來越大。目前,吳淞污水處理廠規模為4萬立方米/日。隨著二期擴建工程建成后,新建一根管徑為1500-2200毫米的污水東總管,將有助于在事故和應急工況下,吳淞污水處理廠、泰和污水處理廠、吳淞創新城污水處理廠之間互相連通。
據悉,二期擴建工程建成后,泰和污水處理廠的總規模將增加至60萬立方米/日,為145平方公里服務范圍內的近150萬人提供服務,將提升石洞口片區污水處理能力,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保障污水處理系統的安全,降低片區溢流風險,對于發揮區域截污治污綜合效益,更好服務吳淞地區轉型發展,推動長江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未來,二期地下是污水廠,地上是開放式公共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