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對于能源供應特別是電力供應帶來挑戰。7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對迎峰度夏能源電力安全保供工作進行了專門部署。會議強調,保障能源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恢復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各有關方面要落實責任、形成合力,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做好能源電力保供工作。
7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歐鴻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各成員單位,統籌做好電力、煤炭、油氣安全保供,統籌銜接發電、電網和用戶各環節,督促各有關方面認真落實保供工作方案,進一步壓緊壓實地方和企業保供責任,全力保障能源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總的來看,今年迎峰度夏保供準備工作做得比較早、比較充分,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保障迎峰度夏能源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入夏以來全國日調度發電量三創歷史新高
歐鴻介紹,在電力方面,入夏以來全國日調度發電量三創歷史新高,最高達到301.71億千瓦時,較去年峰值高出15.11億千瓦時;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兩創歷史新高,最高達到13.39億千瓦,較去年峰值高出4950萬千瓦。在需求較快增長、水電大幅減發交織疊加的復雜情況下,通過采取綜合措施,保障了全國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分地區看,華北、華東、南方、西北四個區域電網以及浙江、福建、廣東等14個省級電網最高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累計達50多次。
煤炭方面,今年以來,煤炭產量穩步增長,進口增加較快,煤炭供需總體平衡。電煤中長期合同簽訂充足,履約率高,統調電廠存煤處于歷史高位。截至目前,全國統調電廠存煤1.98億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300萬噸以上,可用近26天。
天然氣方面,生產、進口均保持平穩增長,有效保障了民生和工商業用氣需要。據調度統計,上半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94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7%。入夏以來,單日最高發電用氣超過2.5億立方米,有力支撐了氣電頂峰出力。
歐鴻表示,當前,迎峰度夏已進入關鍵時期,經濟回升疊加高溫天氣,能源電力安全保供的復雜、艱巨程度明顯加大。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持續加強燃料供應保障,強化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增加頂峰發電天然氣供應,確保一次燃料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督促各類發電機組應發盡發,確保火電出力保持在歷史較好水平,優化運行方式保持水電頂峰出力,促進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多發多用。
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將加強調度促進省間余缺互濟,發揮大電網統一調度優勢,做好重點地區重要時段供電保障,組織跨省跨區余缺互濟,提升全國電力安全保供能力。立足底線思維做好應急預案,指導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動態優化調整需求側負荷管理預案,努力做到既盡量不用,又確保極端條件下民生及重點用能不受影響。
上半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1.41億千瓦
歐鴻進一步指出,近年來,全國用電負荷持續增長,疊加極端天氣頻發多發,居民用電負荷快速增長,全國范圍內用電高峰期保障供應的難度日益加大。上半年經濟回升,加上今年夏季高溫天氣來得早、范圍大,北方部分地區還出現了同期少見的酷熱天氣,帶動用電需求快速增長,全國日發電量和用電負荷持續攀升,連創歷史新高。
“迎峰度夏作為能源電力保供的重點,從4月份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會同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各成員單位,提前謀劃安排各項保供工作。由于各方面能源電力保供工作扎實穩妥,措施有力有效,截至目前,全國電力運行平穩有序,居民生活和重點用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歐鴻說。
歐鴻介紹,從4月份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單位組織逐省制定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方案,以省為單位明確電廠存煤、機組出力、負荷管理等要求,組織專家對各地能源電力保供方案進行論證優化,進一步壓實屬地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積極提升電煤庫存和穩定煤電出力,組織簽訂電煤中長期合同實現發電用煤全覆蓋,持續抓好合同履約,度夏期間統調電廠存煤保持在接近2億噸的高位水平。強化煤電機組運行管控,電廠存煤和出力均達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提前制定跨省跨區電力調度保供預案,充分發揮大電網平臺優勢和跨省跨區輸電通道能力,促進區域余缺互濟。組織制定電力負荷管理預案,組織修訂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和電力負荷管理辦法,指導各地立足底線思維完善負荷管理預案,提前開展實戰演練,確保需要時頂得上用得好。大力推進發電裝機能力建設,截至6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7.1億千瓦,其中上半年新增發電裝機1.41億千瓦,同比增長10.8%,上半年投產及并網各類電源裝機約1.4億千瓦,其中支撐性電源約3000萬千瓦。
適當錯避峰用電每年可節約5000萬千瓦以上發電資源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負責人關鵬指出,電力需求側管理是指加強全社會用電管理,通過綜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術、經濟和管理措施,實現“削峰填谷”,緩解用電高峰供應壓力,是國際通用的應對尖峰負荷最經濟的手段。其實需求側管理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上班時的錯峰出行,就是為了緩解出行高峰時的交通緊張狀況。
“就電力運行而言,我們每年的用電高峰在夏季和冬季,每天的用電高峰在午間和傍晚時段,尖峰則往往與極端高溫或極寒天氣密切相關。從多年電力運行情況看,全國每年用電負荷高于95%的尖峰負荷發生的時間只有幾十小時,如果我們能夠在這幾十小時適當錯避峰用電,就可以節約5000萬千瓦以上頂峰發電資源。”關鵬說。
多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持續推動電力需求側管理相關工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政策體系,對推動節能降碳和綠色發展,確保電力安全有序供應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組織修訂了《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已完成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將加快推動印發。
關鵬介紹,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重點做好加大需求側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完善需求響應激勵政策和市場機制、持續推動全社會節約用電三方面的工作。
近年來,電動汽車、新型儲能、分布式電源、虛擬電廠等需求側新主體新業態不斷涌現,國家發展改革委鼓勵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市場化需求響應,通過自主降低用電負荷來獲取相應收益。預計到2025年,各省需求響應能力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3%—5%;其中年度最大用電負荷峰谷差率超過40%的省份,需求響應能力將超過5%。
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將在認真總結近年來一些地方探索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電價政策和市場機制,引導電力用戶優化用電方式,主動削峰填谷;會同有關部門在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積極推廣節能技術、推動節能改造、優化用能結構,引導企事業單位、社區、家庭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營造節約用電、合理用能的社會風尚,助力建設節約型社會。
七月份水電發電單日最高超過3200萬千瓦
水電是重要的支撐性、調節性電源。關鵬介紹,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水電裝機達到了4.2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的15.4%。今年上半年,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了22.9%,進入主汛期后,西南地區主要流域來水依然偏枯,客觀上增加了電力保供的壓力。
“其實對這個問題我們今年已經較早地關注到,并會同有關方面一直對重點流域的來水和重點水電站的蓄能情況進行監測,認真研判水電發電能力下降對西南地區和對全國迎峰度夏電力保供的影響,采取了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關鵬說。
一是提前蓄水,保障水電頂峰能力。建立了地方、水利部門、電網、水電企業共同參與的聯合調度機制,統籌來水、保供、蓄水、防洪等目標,滾動調整優化電網及水電的運行方式,在迎峰度夏前我們就加大了蓄水的力度,為水電頂峰發電留足能力。
“這樣的做法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7月份以來,全國多地持續高溫導致用電需求攀升,長江干流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等6座梯級電站由于此前做好了充分的蓄水安排、留足了頂峰發電能力,所以在7月11日、12日兩天,發電出力連創歷史新高,最高超過3200萬千瓦,為高峰保供發揮了關鍵作用。”關鵬說。
二是多能互補,提升火電和新能源的出力水平。電源結構是多元化的,水電出力不足可以通過增加其他電源出力來彌補。因此,一方面督促火電應發盡發,度夏前統籌安排檢修,保障煤炭、天然氣供應,確保火電頂峰能力能夠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能源建設周期短、見效快的優勢,今年以來加大了新能源的建設。根據統計局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6%和7.4%,形成了重要的發電能力補充。
三是充分發揮大電網的優勢,余缺互濟。西南地區的大水電工程,不僅要保障本地用電,還承擔著落實“西電東送”國家能源戰略、向中東部地區輸送清潔電力的任務。面對西南地區水電出力不足,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常年穩定送電規模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送電省份、受電省份的供需實際,合理優化相關水電送出安排,同時充分調動大電網的資源,增加西北電力送出,有力支援了西南地區的蓄水保供。
據了解,截至6月底,我國“西電東送”輸電能力已超過3億千瓦,其中跨省跨區直流通道度夏期間最大輸電能力可達1.8億千瓦,較去年同期提升約1750萬千瓦。
“通過以上這些措施,我們妥善應對了水電出力不足的困難,目前不論是西南地區還是全國,電力安全穩定供應都得到了有力保障。入汛以來,西南地區來水情況較前期有所好轉,我們仍將堅持密切跟蹤來水情況,統籌優化水電運行方式,逐日調度分析,充分利用水電資源做好電力保供。”關鵬說。
預計8月全國將有4次高溫過程
高溫天氣是夏季用電需求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有關方面測算,當氣溫在28度以上時,氣溫每升高一度,全國的制冷負荷可能增加5000萬千瓦左右。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負責人王亞偉表示,今年以來,我國高溫熱浪出現時間早、范圍廣、區域疊加、極端性強,全國共出現了6次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特別是6月以來,黃淮和華北地區出現了多輪次、高強度的高溫天氣過程,有26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了歷史極值。北京、天津、河北、新疆4個省(區、市)經歷了最為炎熱的6月天氣。特別是6月22-24號,北京、天津出現連續3天日最高氣溫超過40℃的極端情況。
王亞偉指出,高溫天氣對能源保供從供需兩個方面都會帶來影響。一方面從負荷側來看,高溫天氣會導致群眾生產生活用電負荷增加,給能源保供帶來壓力。另一方面從供電側來看,溫高雨少會導致水力發電出力不足,給蓄水發電保供帶來影響。
王亞偉還指出,除高溫天氣以外,臺風等氣象災害也將對電力設施安全運行帶來影響,對能源保供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可能于7月28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晉江到閩粵交界沿海登陸,登陸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可達14-15級。受其影響,臺灣島、浙江東部、福建、廣東東部、江西東部和南部等地會先后出現大到暴雨。28號以后“杜蘇芮”將深入內陸北上,還將對我國東部地區造成進一步的影響。氣象部門和能源管理部門保持密切的溝通協作,及時通報最新的預報預測情況,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天氣對能源保供的影響。
“此次臺風過程,總體有利于海上風力發電,但仍需關注臺風登陸前后大風對風電機組安全運行的影響,建議福建、廣東一帶提前做好風電切出準備。此外,大風和強降雨可能對光伏電站、輸電線路、變電站等電力設施產生破壞性影響,建議提前做好電力設施的檢修和運行監控。中央氣象臺于今天上午發布了臺風紅色預警,請相關各地及時關注本地氣象部門發布的預報預警信息,及時采取防范應對工作。”王亞偉說。
從氣溫來看,預計到7月底,新疆盆地地區、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高溫天氣持續,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可以達到35~38℃,光伏發電氣象條件較好。預計8月份,全國有4次高溫過程,江蘇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福建北部、華中大部及新疆等地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發生高溫熱浪的風險較高,可能進一步導致電力負荷增加。預計9月上旬,全國發生大范圍持續性的高溫天氣過程概率較低,但江南地區仍可能有階段性高溫天氣。氣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及時發布有關預警信息,全力以赴做好能源保供氣象服務工作。
5月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過1200萬千瓦
儲能是促進新能源大規模開發消納、提高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水平的關鍵技術和基礎儲備,對深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負責人劉明陽表示,我國高度重視各類儲能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發展。在新型儲能方面,2021年以來,國家能源局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新能源基地送電配置新型儲能規劃技術導則》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圍繞新型儲能的規劃配置、項目管理、調度運用、市場機制、安全管理、人才培養和標準體系等方面提出了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有關重點任務安排。為各級政府、行業企業推進技術創新、應用示范和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
據介紹,近年來,受風電、光伏發電大規模開發消納需求驅動,并在相關產業政策支持下,我國新型儲能快速發展,裝機規模快速增長。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過1200萬千瓦,全國各地對新型儲能重視程度持續提高。目前超過十個省份正在開展新型儲能試點示范,帶動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多種技術路線快速發展,相關產業鏈體系也不斷健全完善。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政策落實,加強調查研究,推動解決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為能源結構轉型調整做出貢獻。”劉明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