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從渤海油田遼東作業公司獲悉,我國海上最大自營油田—綏中36-1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1億立方米,相當于我國1000萬城鄉人口約20年使用量,源源不斷的“工業血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綏中36-1油田
綏中36-1油田地處北緯40度的冰區,屬于稠油油田,開發難度非常大。中國海油自主攻克海上稠油開發技術,具備了自主開發海上大型整裝油田和稠油油田的能力。
1993年,綏中36-1油田試驗區成功建成投產,成為我國自營勘探開發的第一個海上現代化油田,在中國海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遼東灣抗冰保產
經過近30年的滾動開發,綏中36-1油田已建成擁有19座在生產平臺的開發規模,高峰期時,年產原油超過500萬立方米。
然而隨著油田開發進入中高含水期后,自2003年起,油田產量開始持續遞減,油田生產團隊以注水攻堅年為契機,深化開展注水大調查,進一步摸清“家底”,以流場重構為理論基礎,以“分區而治、優化配注、注采調整、均衡驅替”為策略,有的放矢對注水無法波及的區域及時轉注,優化注采井網,保持地層能量。
2010年2月18日,綏中36-1油田一期綜合調整項目投產
同時通過優勢滲流通道綜合識別技術,實施整體調剖,有效遏制了因注入水水竄所造成的產量遞減,并創新提出基于剩余油分布的分層配注量優化設計技術,使注入量做到“量體裁衣”,大幅度提高縱向波及,提升了注入水的利用率,使油田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分注井測試率持續向好,取得了控水增油效果。
為推進油田智能化管理,自2016年開始,綏中36-1油田加大有纜、無纜智能分注技術應用力度,并以提高利用率為目標持續完善。
與此同時,生產團隊加快采油井智能分采技術應用,并開展以流量測試誤差小于15%、具備持水率在線監測功能為目標的有纜控制分采技術攻關及試驗。
2013年10月24日,綏中36-1油田二期綜合調整項目投產
通過實施無人化智能注采技術,海上平臺釋放出更多的空間、住宿等作業資源,使開發生產過程中出現的重要問題得以及時解決。
以2022年為例,全年油田完成水井措施達400多井次,全油田智能率由提升至70%以上,有效保證層段合格率,減緩了層間矛盾,減少無效水循環。
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在綏中36-1油田開發生產管理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基于一體化的機采井管理模式。
油田生產團隊從井位設計、打井隨鉆、機組選型再到電潛泵機組故障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關鍵節點均進行有效把控,下入泵深度充分結合井眼狗腿度、套管質量等因素,油藏動態工程師進行電泵選型時能夠滿足未來5年內產量的變化需求,電潛泵揚程、電機電纜、地面設備等型號充分考慮儲層能量及溫壓條件,充分發揮“一井一策”調節功能,有效減少了檢泵、換泵作業及其相關費用。
錦州25-1南油氣田
2009年,隨著綏中電網的建成投用,油田用電穩定性得到了顯著提升,大幅減少異常關斷導致電泵故障的概率。目前綏中36-1油田共有70口油井運轉天數超過2000天,其中32口井運轉超過3000天的“長壽井”。
綏中36-1油田已進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的“雙高”階段,面臨開發矛盾不斷增強、產量遞減不斷加大的挑戰,為探索油田穩產策略和提高采收率方向,開發、生產、科研各專業人員深度合作,開展二次加密調整方案研究。
通過對開發矛盾和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確定了針對層間矛盾突出的區域,采取定向井細分層系的調整策略,對層內矛盾為主的區域,采取加密水平井的調整策略的二次加密調整的思路,該項目預計增加原油技術可采超過1500萬立方米。
綏中36-1油田-四星連珠
在多重舉措下,綏中36-1油田已培育出7口累產超百萬立方米的“英雄井”,并連續12年實現年產油氣當量超350萬立方米,為渤海油田建成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和上產4000萬立方米提供了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