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天,四川遭遇罕見高溫干旱災害,造成全省15個市(州)嚴重受災,1.3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因缺電被迫停產,農業生產不同程度受災。”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大學校長助理徐玖平在接受中國氣象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急需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高極端天氣下能源保供能力和城市電力系統韌性,確保極端天氣下的能源供應。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建設宜居、創新、智慧、綠色、人文、韌性城市。對此,徐玖平指出,這是我國首次以國家規劃的形式提出建設韌性城市,其中提高電力安全保障能力是重中之重。
徐玖平對盛夏高溫并不陌生,但去年的極端高溫讓他感到震驚。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夏季,我國氣候總體溫高雨少,全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高溫事件綜合強度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徐玖平 受訪者供圖
高溫極值之下,去年盛夏長江中下游及川渝地區出現電力缺口,旱情持續發展。身處四川,徐玖平親歷極端高溫干旱和限電始末。他說,電力系統是關系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關鍵基礎設施,但目前城市建設中還存在應對極端災害沖擊的防備不夠、極端天氣的監測預警有待提高、電源多能互補性不強、電網系統建設尚不成熟等問題和短板。
其中,關于極端天氣的監測預警,徐玖平經過廣泛調研后指出,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頻發的當下,城市電力系統屢受沖擊,需要持續強化極端天氣監測預報分析,加強部門間協同配合,以精準化預報預警助力精細化城市治理,強化電力系統對極端天氣的感知和應對能力。
新形勢下如何確保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運行?在徐玖平看來,應有序推進重點城市和災害多發地區關鍵電力基礎設施防災建設,差異化提高設備設防標準,做好電力系統應對極端災害的應急處置預案,提升極端狀態下重點地區、重點部位、重要用戶的電力供應保障能力;發揮我國“統一調度、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勢,加強不同區域之間電網的“互濟互保、互聯互通、互供互備”,充分利用不同省份用電負荷、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錯峰特性,建立區域電網調節資源和備用共享機制,增強送受地區盈缺互濟能力。
“還要充分考慮極端災害下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穩定性,考慮極端災害影響的電源規劃,科學規劃電源配比。”徐玖平建議,應構建完善的煤炭天然氣產運儲銷體系,加強燃氣燃煤儲備及管道安全管理,提高適應各種極端情況的一次能源供應保障,力爭做到任一極端場景或單一品類能源短缺不會對電力系統造成災難性影響。
據預測,2023年全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呈現多發強發態勢。為此,徐玖平呼吁,推進地空天立體協同監測體系建設,加密重點區域站點,優化天氣雷達網,提升對高低溫、凍雨、寒潮等極端天氣預測的準確性、時效性;建立健全跨地區、跨部門聯合監測預警機制,提高跨地區、跨部門協同應急能力,確保迎峰度夏能源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