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世界金融市場”網站7日報道稱,歐盟現在想以買家“卡特爾”的身份進入全球天然氣市場,并從4月開始邁出第一步。
據彭博社報道,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塞夫科維奇表示,根據初步估計,未來3年歐盟27個成員國和3個鄰國的總需求量將達到240億立方米。在4月份開始對天然氣市場進行招標后,歐盟預計將于6月份與來自美國、中東和非洲的供應商簽署首批合同。
德國盧布明,在盧布明港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正式啟用前,一個將液化天然氣轉換為氣態形式的浮動設施。(視覺中國)
自俄烏沖突爆發后,全球化石燃料價格大幅上漲,由于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歐洲天然氣價格一路飆升。聯合采購是歐盟用來緩解能源成本飆升的新方法。雖然天然氣和電力價格目前已經比去年8月創下的歷史高位低了一些,但它們仍在影響這些國家的通脹水平。據歐洲新聞電視臺報道,“歐盟的天然氣價格仍然高漲。它幾乎是美國的7倍”。塞夫科維奇說,“這會影響歐洲的競爭力和我們公民的生活成本”。
塞夫科維奇在接受采訪時稱:“我們顯然需要扭轉歐洲的經濟形勢。我相信,我們正在建立一個新體系,它將增加競爭,引入新的供應商并壓低能源價格。”塞夫科維奇表示,他已經看到鋼鐵、鋁、陶瓷、玻璃和汽車生產等行業有興趣進行聯合采購。
據塞夫科維奇介紹,在供應方面,全球已有50多家公司表示有興趣通過能源平臺與歐洲合作。在第一次招標之后,歐盟將定期組織更多的聯合采購。盡管暖冬讓歐洲的天然氣儲備仍有61%左右的庫存,但目前重點已轉移到在下一個供暖季之前補充天然氣儲備。
彭博社報道稱,雖然歐盟希望通過聯合購買天然氣的方式,使價格趨于“合理”,但經濟學家擔心,鑒于歐盟對天然氣的巨大需求,這種大規模購買不僅不會讓價格降溫,反而會推高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