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最終調查報告仍然沒有出爐,圍繞著事件還存在著很多疑點,而這些疑點的矛頭都不約而同地指向同一個方向。
疑點一:美國多次提前警告“北溪”管道會出問題是巧合嗎?
??怂剐侣勁_主持人 塔克·卡爾森:甚至在烏克蘭的戰事開始之前,美國國務院二號人物美國副國務卿紐蘭和美國總統拜登就威脅要炸掉“北溪”管道。
美國副國務卿 紐蘭:我希望表明的是,如果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無論如何,“北溪-2”管道都不會繼續推進。
美國總統 拜登:如果俄羅斯發動進攻,那么“北溪-2”管道將不復存在,我們將終結它。
記者:你們將具體如何做呢?這個項目完全在德國的管控之下。
美國總統 拜登:我向你保證,我們會做到的。
其言之鑿鑿令人疑惑,美國為何如此確信“北溪”管道將不復存在?
前英國《衛報》記者 喬納森·斯蒂爾:拜登的表態實際上就是承諾了要毀掉“北溪”管道。
疑點二:爆炸發生后波蘭前外長為何發文感謝美國?
在2022年9月27日,也就是“北溪”管道發生爆炸泄漏的第二天,波蘭前外長西科爾斯基在社交媒體轉發了媒體對于拜登2022年2月7日稱“‘北溪-2’管道將不復存在”的報道,并且在另一條配有“北溪”管道事故現場圖的推文中寫道:“謝謝你,美國。”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曾回應稱,這個感謝“是關于恐怖行為的正式聲明嗎?”
美國調查記者西摩·赫什的文章發表后,歐洲議會議員米克·華萊士2023年2月9日在社交媒體上又評論波蘭前外長的推文道,西科爾斯基對“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說法沒錯。很遺憾,歐盟似乎不再關心國際法或者環境恐怖主義行為了。
疑點三:西方國家為何拒絕俄羅斯參與調查?
由于“北溪”管道的泄漏點分別位于丹麥和瑞典的專屬經濟區,兩國都宣布將對事件展開調查。作為“北溪”天然氣管道的接收終端,德國也宣布著手對事件進行調查。然而,西方國家的調查工作卻將俄羅斯排除在外。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 扎哈羅娃:我們多次提出,協助丹麥和瑞典政府,對這起恐怖襲擊進行調查,包括通過俄總理米舒斯京傳遞類似信息。然而,俄羅斯總檢察長辦公室向這些國家有關機構提出的請求遭到了拒絕。很明顯,這些國家對找出真正的肇事者不感興趣,相反似乎對隱藏數據、事實和證據感興趣。
疑點四:西方國家的調查為何遲遲沒有結果?
“北溪”管道是俄羅斯與歐洲國家共同投資打造的項目,事發后,除俄羅斯外,歐盟方面要求徹查的調門也很高。歐盟強調“北溪”天然氣管道是歐洲重要的能源基礎設施,對歐洲的能源安全有著重要意義。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曾說,北溪管道事件并非偶然,歐盟將支持對此進行任何調查。美國總統拜登也曾公開表示要對事件進行調查。
美國總統 拜登:這是一起蓄意破壞事件,事情冷卻下來后,我們會在適當時候派潛水員(潛入海底)一探究竟。
然而,蹊蹺的是,歐美方面在表態之后就沒了下文。如今,4個多月過去了,歐美國家在所謂調查方面,沒有展現出任何進展。
俄羅斯駐奧地利大使德米特里·柳賓斯基評論道,西方堅持對“北溪”管道遭破壞事件的相關調查保持沉默,表明他們是有意在隱瞞“已經眾所周知”的肇事者是誰。
疑點五:西方主流媒體為何對此次爆料集體噤聲?
對于此次美國資深調查記者西摩·赫什的爆料,除少數媒體外,歐美主流媒體反應十分冷淡。加拿大《西部標準報》10日發文稱,赫什的報道是十年來最大的新聞之一,但北美幾乎沒有媒體愿意談論它。德國電視二臺表示,對真相知之甚少的一個原因在于調查的性質,西方國家不想讓別人看見他們在波羅的海使用的監視技術。此外,西方媒體還“另辟蹊徑”,從質疑的角度來對赫什的調查報道進行報道。
英國GBNews記者 尼爾·奧利弗:為什么媒體對事件沒有進行跟蹤報道?從傳統上來說,這么大的事件甚至是各種指控,都應該是頭版頭條的內容。
前英國《衛報》記者 喬納森·斯蒂爾:這個問題非常好。這起事件事實上是被英國媒體壓下去了。路透社確實報道了,但沒有什么日報對事件進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