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進步
海洋能源的寶藏正緩緩打開
由南方電網廣東電網牽頭研制的
世界首臺兆瓦級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近日正式開展下水調試工作
重量超過4000噸的龐然大物
成功實現水上“漂浮”
標志著兆瓦級波浪能發電技術
從理論研究正式邁入工程實踐的新階段
也意味著我國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方面
又多了一種潛在選擇
“波浪能”有什么超能力?
作為一種少見的“冷門”能源,波浪能有什么超能力?看過海浪沖擊海岸場景的人都知道,波浪里蘊含著大量的能量。它們可以將峭壁削成碎石,可以撞毀大型船只,在一米長的波峰上就具有超過3000千瓦的能量。波浪能發電技術可以利用波浪上下運動的勢能以及往復運動的沖擊力驅動發電機發電。據計算,全球海洋的波浪能達700億千瓦,可供開發利用的為20億至30億千瓦,相當于上百個三峽水電站。
對于遠海島礁、海洋牧場等大電網難以接入的地區,波浪能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以此次下水調試的發電裝置為例,其整體轉換效率可達22%,在滿負荷條件下,該裝置每天可產生2.4萬千瓦時電,大約能夠為3500戶家庭提供綠色電力,相當于為遠海島礁增加了一個大型“移動充電寶”。
馴服“波浪能”難點在哪?
但馴服這種能源不是易事,其主要障礙在于:第一,波浪力是波動起伏的,如何有效利用提高轉換效率是個難題;第二,波濤洶涌的環境具有破壞性,要設計一套能承受住日常海上風暴且還能可靠發電的裝置很困難。因此,全球波浪能利用整體仍處于工程樣機測試階段,距離商業化應用還有一定距離。
海洋是一種非常高能的環境,除了波浪能外,海洋能源大家族還有不少成員。狹義的海洋能源稱為海洋能,僅與海水有關,目前主流海洋能利用方式有五種,其中,潮汐能已實現商業化應用;潮流能、波浪能分別進入商業化運行前期和工程樣機實海況測試階段;溫差能、鹽差能也已分別處于比例樣機測試和實驗室驗證階段。
海上風電場。姚峰攝(新華社)
如何挖掘龐大海洋能?
廣義的海洋能源還包括海上的風能、太陽能、海上油氣資源等,這些在陸地上同樣存在。當前,我國在海上風電、海上油氣資源方面已實現了大規模開發,但對蘊含在潮汐、波浪中的龐大海洋能的“挖掘”才剛剛起步。尤其在海洋能領域的基礎研究相對薄弱,許多關鍵技術仍處于“跟跑”狀態,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海洋能產業缺乏激勵政策和中長期規劃目標,尚未在上網電價、電價補貼等方面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相關企業對海洋能技術成果轉化的動力不足,海洋能產業鏈尚不完善。
從長遠看,我國海洋能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大,具備打造海洋能大國的條件和優勢。《“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穩妥推進海洋能示范化開發。下一步,應適時制定國家級海洋能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給出穩定的政策導向和投資導向,建立完善成本與價格分攤機制,制定合理的電價及補貼標準,引導和扶持能源企業加大海洋能投資,形成海洋能應用新業態和新場景。加強與發達國家的技術研發、轉讓和能力建設等合作,加速推動我國海洋能技術和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