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關稅終于敲定時間:2023年10月試運行,2026年全面實施,較今年6月的決定,實施時間被提前了一年。碳關稅覆蓋水泥、鋁、化工、電力、氫氣、鋼鐵等產品,關聯到的動力電池、光伏等新能源行業也將受到較大影響。這些行業出口需額外納稅,進而增加出口成本。
▲2022年12月,歐盟 “碳關稅 ”征收時間、品類確定
無形中,歐盟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形成了打壓。
何為碳關稅?
自2005年起,歐盟開始通過轉賣碳排放權構建碳市場,現已建立起全球最大的碳排放總量控制與交易體系。
碳關稅,就是在碳排放總量控制與交易體系下,歐盟產品的碳價格和進口商品的碳價格間的差價。施行關稅的方式是,通過迫使企業購買碳關稅證書來支付生產國碳價格與歐盟碳排放總量控制與交易體系中碳配額價格之間的差價。
▲碳關稅和歐盟碳排放總量控制與交易體系,均是歐盟“Fit for 55”減排計劃的核心部分之一,其目標是使得歐盟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碳關稅意在保護歐盟境內的氣候,但在無形中也增加了其他出口國和地區的準入門檻,在實際操作中還可能與世貿組織規則相沖突。
碳關稅覆蓋范圍增大、此前的免費二氧化碳證書將淘汰,這些意味著歐盟市場的準入門檻將會越來越高,出口利潤將會被擠壓,出口企業需要切實加快工藝改造落實節能減排,向綠色新能源轉型。
新通過的碳關稅向工業界發出了一個明確信號:投資綠色技術是有回報的。但,這樣的稅無形中增加了其他出口國的出口成本。
中國動力電池或受打擊
對于下游產品來說,碳關稅的實施將會十分復雜。
想象一下,如果把動力電池拆成金屬、化工、電力這些原材料,再分別去繳納碳關稅,那么向歐洲出口的動力電池企業需要在多方面納稅,所得利潤可能因這項政策的實施而被薅盡羊毛。
目前,歐洲生產的電動汽車的電池基本上都來自國外,而中國占據全球60%的動力電池市場份額,若新碳關稅落實,中國動力電池出海或將遇阻。
此外,歐盟為了“環保”,還出臺《新電池法》。根據歐盟的說法,它將會針對動力電池企業碳足跡進行評級,并在2027年設定一定的閾值,若高于該數值,則無法進入歐盟市場銷售。
這意味著中國動力電池生產制造企業所出口的動力電池的碳足跡要向歐盟匯報,并根據它們的規則來計算碳足跡。看起來歐盟這次是真狠下心要整治歐盟區域的電池問題了。像寧德時代、雄韜股份這種有大量海外業務的公司有可能受到嚴重打擊。
但也不難發現,已有一些中國新能源企業也開始未雨綢繆,如遠景科技集團在鄂爾多斯建立全球第一個零碳產業園,減少電池生產的碳足跡。
▲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運用智能物聯網、先進儲能技術實現園區100%零碳能源供給
海外對于中國光伏要求越來越嚴格
碳關稅的出爐,是歐美國家以“環保”名號對中國新能源企業出海發展形成圍堵的縮影。
中國新能源行業在海外市場中舉足輕重,其中,光伏行業世界領先,已占據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為增強本土企業的市場優勢,歐美國家在光伏領域排外的政策方向已不鮮見。以下國家制定了較為嚴格的標準:
1 法國
法國大規模太陽能招標將低碳制造考慮在內。在招標時按照碳足跡值分為不同等級,投標對應不同打分。碳排放值越低,產品中標的可能性越高。
2 韓國
根據碳排放量,組件被分成三個特定類別。只有最高類別的組件才有資格獲得政府補貼。根據韓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心(NREC)此前發布的新消息,中國制造商被列入最低類別,而最高分則留給了使用韓國硅片的韓國本土制造商。
3 意大利&瑞典
采用EPD體系,比碳足跡認證的要求更高,可簡單理解為EPD包含碳足跡要求,碳足跡是最基本的量化環境指標。
4 歐盟
最新歐盟ErP 指令對進入歐盟市場的光伏組件和逆變器建立生態設計法規,光伏組件要被評估碳足跡。
對此中國光伏企業已經開始著手應對,尋求“綠色通行證”。例如協鑫集成大尺寸系列組件產品今年4月已獲法國碳足跡認證。
中國的應對之道
目前來看,中國企業正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原材料,如鋁、工業硅等,將盡可能多的原材料布局留在國內,以提供給光伏產業比較廉價的原材料;二是碳標準,中國光伏主管部門正加快制定光伏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完善數據庫,推動中歐在光伏產品碳足跡方法論上的協調和互認。
▲2022年8月工信部公開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要發展先進高效的光伏產品及技術,探索建立光伏“碳足跡”評價標準并開展認證
在能源競爭場上,發達國家常采用“非關稅貿易壁壘”和“技術排他手段”,拋開國家立場不談,這次歐盟實施碳關稅法令在碳交易是一次嘗試,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帶動更多國家建立健全碳足跡機制。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較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已在8個省市建立碳市場交易試點,在實現碳減排目標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覆蓋領域來看,中國碳市場持續擴大。目前已有電力、鋼鐵、水泥、 化工等高污染、高耗能產業被納入精準的碳排放管理。接下來,預計“十四五”期間,石化、建材、有色、 造紙、航空等高排放行業也將逐步納入。
據統計,中國碳市場自2021年7月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以來,一年多來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截至截至12月22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額突破100億元大關。這對促進企業溫室氣體減排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彰顯出中國積極踐行“雙碳”目標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