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國廣核集團在深圳召開2023年媒體通報會,系統披露了一年來的生產經營、安全管理、深化改革、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的高質量發展情況。
會上,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安全總監、新聞發言人閆術向媒體介紹了紅沿河核電2022年在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社會責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紅沿河核電站位于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紅沿河鎮,是東北地區第一座核電站,也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電力能源投資項目。項目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一期工程4臺,二期工程2臺。
紅沿河核電站于2007年8月開工建設,一期工程采用中廣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PR1000核電技術。二期工程于2015年開工建設,采用中廣核全面升級的ACPR1000核電技術,實施了蒸汽發生器二次側非能動余熱排出、非能動應急高位冷卻水源、非能動堆腔注水等30余項技術改進,具備三代核電技術特征,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
01項目建設圓滿收官,上網電量再創新高
2022年6月23日,紅沿河6號機組實現高質量投產,標志著紅沿河核電站全面建成,總裝機容量超過671萬千瓦,成為我國目前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
▲紅沿河核電基地雪景
紅沿河核電始終致力于“成為公眾信任的國際一流核電站”,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錨定“一臺更比一臺好”的工作目標,二期工程自開工以來一直保持安全生產零重傷、零火災、零輻射事故,連續5年獲得核電工程安質環標準化及國際標桿評估“雙八級”。2021年12月,紅沿河核電榮獲第十九屆全國質量獎,成為我國東北地區首個獲評該獎的發電企業。2022年,紅沿河核電獲得國際質量管理小組(ICQCC)大會兩項金獎,進一步提升了公司質量管理水平和質量管理品牌影響力。同年,紅沿河核電在SHE標準化及國際標桿評價首獲9.2級高標準。
自2013年1號機組投產發電以來,紅沿河核電站始終保持安全穩定運行。2022年,未發生非計劃自動停機停堆事件,平均機組能力因子達94%。全廠超過80%的WANO指標達先進,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投產發電10年來,紅沿河核電上網電量逐年攀升。6號機組投產后,機組發電能力進一步提升。2022年,紅沿河核電上網電量再創新高,達到419億千瓦時,較2021年增長12.59%,占大連市2022年全社會用電量93.5%,圓滿完成了全國“兩會”、迎峰度夏、國慶、黨的二十大等重要時期保電任務。截至2022年底,紅沿河核電已累計實現上網電量2363億千瓦時,充分發揮了能源保供“壓艙石”作用,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02服務國家雙碳戰略,核能供暖順利投產
紅沿河核電6臺機組全面建成投產,進一步促進了環保效益提升,為國家雙碳戰略貢獻了更多中廣核力量。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紅沿河核電2022年上網電量等效減少標煤消耗1256.5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470.43萬噸,綜合溫室氣體減排效益等效于9.4萬公頃森林吸收量。
在安全穩定提供清潔電力的同時,紅沿河核電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主動創新、不斷拓寬核能應用邊界,積極研究推進周邊社區核能供暖項目。2022年11月1日,東北地區首個核能供暖項目——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示范項目正式投運供熱。該項目以大連市瓦房店紅沿河鎮為試點,規劃供熱面積24.24萬平米,利用紅沿河核電站汽輪機抽汽作為熱源,替代紅沿河鎮原有的12個燃煤鍋爐房,從而實現紅沿河鎮清潔供暖。據測算,該項目投產后每年將減少標煤消耗5726噸,減排二氧化碳1.41萬噸,環保效益顯著,將有效改善供暖區域大氣環境,助力東北地區天更藍。經過實地調研走訪,項目自投產以來供熱效果良好,獲得了用戶的肯定與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