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集團實現煤炭產量6億噸,同比增長5.4%;煤炭銷量7.9億噸,同比增長2.6%;發電量1.1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3%;供熱量4.98億吉焦,鐵路運量4.7億噸,黃驊港和天津港兩港裝船量2.5億噸,航運量2.4億噸,含主要中間品的化工品產量2934萬噸。”在11日舉行的國家能源集團2022年重點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集團新聞發言人黃清表示,集團煤炭產銷量、發電量、供熱量、航運量、化工品產量等多項生產經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
神東煤炭8.8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受訪者供圖
一直以來,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煤電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方面仍將發揮基礎和兜底作用。
據黃清介紹,自2021年10月以來連續15個月,集團自產煤炭月均產量保持在5000萬噸峰值水平。2022年疆煤出區674萬噸、同比增長176.9%,煤炭銷量達到全國18%,電煤供應量占全國1/4。嚴格執行國家煤炭價格政策,帶頭簽約履行電煤中長期合同“3個100%”。發電量1.14萬億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的14%。
龍源電力云南公司高美風電場。受訪者供圖
除發揮煤炭、煤電“壓艙石”作用外,清潔能源也在能源保供中“各顯其能”。
“2022年,集團有序布局氫能、儲能等新興產業,持續完善涵蓋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在內的新能源產業體系,統籌可再生能源‘基地式、場站式、耦合式’開發,加快推進西北‘風光火儲’、西南‘風光水儲’、東中部‘風光氣氫儲’等綜合能源項目。”黃清表示,2022年新能源開工2557萬千瓦,投產118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到31%,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助力能源保供。
其中,寧夏寧東100萬千瓦復合光伏、青海大柴旦一期50萬千瓦光伏成功投運,全國首座潮光互補型智能光伏電站全容量并網發電;黃河上游在建海拔最高、裝機最大的瑪爾擋水電站大壩填筑完成82%,旭龍水電站及3個抽水蓄能項目合計720萬千瓦水電獲得核準。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數字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煤礦加快智能化建設,而智能化建設科技在能源保供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截至目前,我們已累計投資232.7億元,打造井工、露天、工控智能化生態圈。配套1.2億專項獎勵基金,開展智能化采煤勞動競賽和技能大賽,部署1000萬元以上智能化項目216項,提速加力推動煤礦智能化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國家能源集團新聞發言人工作組成員、總調度室副主任王金剛表示,目前,集團煤炭產業智能化建設實現了“五個100%”目標,即采煤工作面智能化100%、掘進工作面智能化100%、選煤廠智能化100%、固定崗位無人值守100%、煤礦智能化技術及建設覆蓋100%。
寶日希勒露天煤礦220噸煤炭運輸車輛正在運煤。受訪者供圖
在這背后,技術創新發揮著重要作用。王金剛介紹,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基于純國產軟件的煤礦智能一體化管控平臺,建設5G+智慧煤礦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自主研發的分布式控制系統,實現了平臺軟件、關鍵芯片、操作系統100%國產化。攜手華為研發“礦鴻系統”,實現國產操作系統工業化應用。構建共生共享“生態圈”。
國資委日前召開在京部分中央企業座談會強調,要高度重視和研究解決當前能源電力保供面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高質量做好保供工作。國資委將對煤炭、發電、電網、石油石化和管網等企業,分類精準施策,激發企業積極性,全力提質增效保供應。
“2023年,我們要堅持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電保電力安全、以多元快速保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以一體化數字化保綜合實力提升,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增強煤炭煤電支撐托底能力,發揮基礎能源保障作用,助力能源強國建設。”黃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