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海上風電國補退坡元年,海上風電市場的火熱勢頭卻絲毫不減。海上風電整機商陸續推出最新款海上風電機型,海上風電整機市場正重新洗牌。
截至今年第四季度,我國多個沿海省份陸續放出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招投標規模。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海上風電項目招標總容量已超過1300萬千瓦,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正值海上風電國補退坡元年,海上風電市場的火熱勢頭卻絲毫不減。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海上風電整機商也正“摩拳擦掌”,陸續推出最新款海上風電機型,海上風電整機市場正重新洗牌。
今年海上風電項目招標創新高
經記者梳理,截至目前,今年廣東、山東、浙江、江蘇、遼寧、福建等沿海省份均有大量海上風電項目上馬。其中,廣東海上風電發展勢頭尤為猛烈,招標規模已經超過700萬千瓦,占據了全國海上風電項目“半壁江山”。與此同時,山東、浙江、江蘇等沿海省份海上風電項目總招標容量也都超過了100萬千瓦。
除此之外,今年國內各省份也陸續發布了最新“十四五”海上風電發展規劃,除廣東、福建等傳統海上風電大省外,廣西、山東等“新秀”也加入到了海上風電行列之中。據粗略估算,“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裝機規劃總容量已經超過5000萬千瓦。另據行業合作發布的《全球海上風電倡議》,綜合當前發展條件以及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到“十四五”末,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需達到1億千瓦以上,到2030年累計達到2億千瓦以上,到2050年累計不少于10億千瓦。
龐大的海上風電裝機需求為風電產業創造了新機遇,同時也給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帶來了新挑戰。隨著海上風電電價的國補退坡,海上風電成本壓力激增,為進一步降低海上風電度電成本,近年來機組大型化趨勢已愈加明顯。據風能專委會(CWEA)發布的數據,國內風電機組的大型化進程持續推進,2021年海上風電與陸上風電的機組平均功率分別達到5.6兆瓦與3.1兆瓦,相較此前年份的平均功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海上風電整機市場形成新格局
從今年數據來看,機組大兆瓦趨勢已更加凸顯,目前公布的海上風電項目招投標結果顯示,新中標項目的單機容量普遍在8兆瓦及以上。
在高風速海域,明陽智能今年占整機中標市場超過30%,處于領先地位。與此同時,遠景能源、金風科技、上海電氣等整機制造商也陸續獲得訂單,而中標機型單機容量大多為10兆瓦及以上水平,其中遠景能源旗下EN-252/14機型憑借其適應更大的極限風、更多氣旋的熱帶氣候的能力,已獲得廣東等省份海上風電項目訂單,同時也遠銷海外。
而在中低風速區域,遠景能源拔得頭籌。從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中低風速區內,遠景能源以超過200萬千瓦成績領先行業,旗下EN-226/8.5機型斬獲華能蒼南、龍源射陽、中廣核惠州三個海上風電項目,共計容量近150萬千瓦。此外,運達風電、中國海裝、明陽智能等整機制造商也斬獲了不少訂單,中標機型單機容量也均在8兆瓦以上。
實際上,今年以來,受到風電整機制造商競爭加劇與風機大型化趨勢的影響,今年來海上風電機組投標均價呈現持續下降態勢。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海上風機招標價格已較今年年初下降了50%以上,海上風機每千瓦招標價格區間已達到3500元/千瓦左右。
“交得出、發好電、靠得住”成為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界看來,大兆瓦機組雖是降本“利器”,但要真正實現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風電制造商需要有對安裝、發電、運維等各個細分環節進行把控。
遠景能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價時代的海上風機首先要具備優異的發電性能。“只有高發電量才能算得過來賬。EN-226/8.5機型的單位千瓦掃風面積可達到4.72平方米/千瓦,即使在低風速的環境下,也能夠保障較低的工程造價。同時,遠景通過自研的第四代先進葉片翼型和整機優化控制協同,顯著提升了風機捕風性能,并通過適配的功率和風輪,確保海工設備具有高可尋性,支撐客戶項目快速投建完工。”
為適應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需求,遠景不僅推出了多款海上風機產品,更是配套了高效的海上產品供應網絡,能夠滿足當下快節奏的海上風電裝機需求。上述工作人員指出,一方面,遠景產品國產化率相對較高,通過自研自制的核心零部件能夠快速實現生產交付。另一方面,遠景打造了相對靈活的工程方案,利用貨架式模塊化開發特性,可實現零部件的分合和空中更換,降低吊裝難度,節約海上風電機組的安裝和運維成本。
此外,據行業研究機構華龍證券發布的數據,目前海上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中,風電機組、吊裝、運維成本占比分別約為28%、11%、28%,這也意味著,海上風電項目建成后的運維成本仍不容小覷。為實現全生命周期內的降本,業內人士表示,平價時代的到來對海上風電機組提出了更高要求,海上風電機組更需要“靠得住”。
在保障海上風機穩定運行方面,上述工作人員則向記者表示,EN-226/8.5機組正是依托伽利略超感知系統及遠景全方位多層級測試驗證體系。該機型采用了基于壽命預測的自適應控制,對整機載荷做了進一步優化,不僅能夠實時監控風機運行情況,更能夠基于伽利略實測大數據平臺,實現精準部件診斷及預測,優化運維,保障機組高可利用率。
時至目前,國內主流整機制造商陸續宣布在沿海省份建設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區。業界看來,在區域優勢的加持下,海上風電關鍵設備和零部件有望實現就近配套,運輸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這也將助推海上風電實現更好更快發展。